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建国后驻军

第二节 建国后驻军


  有关地方武装在第一章已经叙述。这里只记载1960年以后来大庆执行任务和长期驻扎的人民解放军。

  一、中国人民解放军9470部队

  1960年5月6日,根据沈阳军区和黑龙江省委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9470部队的3015名官兵奉命抵达大庆萨尔图地区。整个部队编为“八一”大队,下属各单位编成“红旗”、“红星”、“红色”、“红光”、“五星” 5个中队,在大庆分别担负修筑公路,挖输油、输水管线沟,建筑油、水池等基本建设任务。
  这支在人民解放战争中曾参加过淮海战役的部队,到大庆后放下背包,就投入了施工劳动。他们豪迈地提出:“当年淮海惊敌胆,今朝会战展雄风”的战斗口号,开展了“比干劲、比速度、比质量、比节约、比安全”的劳动竞赛活动。
  在施工中。“八一”大队官兵发扬艰苦奋斗光荣传统,自己动手制造工具。“红旗”中队三区队自制锹把、扁担 300余根,草绳2000多米。为了加快施工速度,采取倒班作业、集中突击和连续施工的方法,完成了分工担负的紧急工程。在三号管线工程中,“红星”中队为了按期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有时冒雨突击施工,经常连续夜战。为了使喇嘛甸到萨尔图的输水管线早日通水,“红色”中队全体官兵日夜奋战。这个中队的一区队三连在副队长袁健带领下,个个脱掉鞋袜,冒雨在深达2米多的管沟中,手捧、盆端稀泥连续工作 18小时。二连魏昌等11人组成的“粘土突击队”,创造了平均每人每天挖出稀泥粘土19.97立方米的最高纪录。



1960年雨季,沈阳军区9470部队指战员在修建油田上第一条输水管线

  到6月18日,“八一”大队经过43天艰苦奋斗,完成了预定的施工任务,共修筑公路 42公里,挖输油管线29公里,输水管线28公里,修油池8个、水池2个,共计挖土46.4万余立方米。同时按会战紧急需要,抢卸粮食、水泥等物资3140吨。
  9470部队的革命精神,受到了大庆石油会战指挥部领导和广大石油工人的赞扬。为表彰该部队参加石油会战的功绩,学习和发扬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顽强、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会战领导小组于1960年6月1日召开的万人大会上,授予这个部队的 4个中队“一级红旗”单位,授予60名指战员“一级红旗手”的光荣称号,并号召石油职工向他们学习;6月6日又做出决定,命名“八一”大队所承修的喇嘛甸到萨尔图的大型输水管线为“八一”输水管线。

  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垦大队”

  1960年8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9044部队所属的 9373等单位编成的“军垦大队”,奉命到达萨尔图、让胡路地区,支援大庆石油会战。8月 21日,“军垦大队”承担的施工任务全面展开。当时大庆生活环境十分艰苦,部队官兵全部住在帐篷里。时值秋季,昼夜温差较大,秋雨连绵,部队官兵还穿着夏季服装。他们想方设法克服困难,顶风冒雨搞会战。9012部队一营在管线施工作业时,不分昼夜,冒着风雨,光着膀子、穿着裤衩,战斗在泥水中,仅用一昼夜,就完成两天半的任务。9373部队二连每天每人填土12.1立方米,最高的达23.6立方米。
  9月17日,“军垦大队”完成预定任务后,会战指挥部又给追加了11万土方工程任务。“军垦大队”进行了动员,提出了“奋战10昼夜,超额11万,向国庆节献礼,向会战指挥部报捷”的口号,全体官兵,用8天时间完成了19万立方米的土方工程任务。
  自8月21日到9月29日,“军垦大队”共埋设油、气管道50.66公里,供水管道 30.9公里,注水管道15.49公里,挖土油池406个,挖万方土油池1个、1500立方米水池 2个、200立方米沉沙池1个,共挖土方91826立方米,脱土坯605.8万块,排水34900立方米。各项工程都达到了优良标准。另外,还割草130多万斤,运钢管3066根。9月30日,会战指挥部召开欢送大会,向部队赠送了锦旗。石油部副部长、会战指挥部指挥康世恩写了贺信。

  三、警卫和基建部队

  在大庆进行警卫和基建的主要有中国人民解放军3385、1336、81413和基建工程兵00829部队。
  3385部队。1965年2月进驻大庆,担负大庆重点目标的警卫任务。3385部队编制4个连队。除四连在安达县劳改农场担负警卫任务外,其余 3个连都驻守在大庆,担负着会战领导机关、看守所、东西油库、炼油厂、炸药库、石油分站的警卫任务,营部驻扎在萨尔图。1969年 3月和1336部队换防。3385部队是在大庆的第一支较长时期的驻防部队,除了保卫大庆生产安全,还积极支援油田建设。他们先后参加了马鞍山输油管线、大庆、炼油厂等工程的建设,共挖各种管沟5000多米,出土量1.8万多立方米。
  1336部队。1969年3月中苏边境发生武装冲突,4月 2日,1336部队调防进驻大庆,部队机关设在萨尔图区政府办公楼。部队大都驻防在王家围子。在驻防期间,参加了“支左”,进行了军事训练,并参加大庆生产建设,协助人民武装部训练民兵,担负看守所的警卫任务,与军管会、人民武装部一起执行反空降等保卫大庆的任务。1976年10月,该部队一部分赴佳木斯驻防,留下的部分改编为黑龙江省军区大庆独立营,担负大庆重点目标的警卫任务,营部没在现公共汽车公司中站南面。全营编 3个连队,分别从民兵手中接管担负起石油化工总厂、物资供应处炸药库、电视台机房、广播电台机房、龙凤热电厂、乙烯厂设备库等 9个固定警卫目标,同时还先后担任过重要会议和外宾的警卫任务。1336部队在1981年和1983年被评为大庆市拥政爱民先进单位。
  81413部队。1969年1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81413部队进驻大庆,部队机关驻防在采油二厂西部原钻采学校。主要任务是保卫大庆,平时进行军政训练,参加大庆生产建设,协助人民武装部训练民兵等。1969年到1985年,共派出巡逻、执勤人员 1万余人次,派校外辅导员40余人,为群众治病 1万多人次,为人民群众做好事30多万件。助理军医来永福治疗跌打损伤有较高的技术,经他治疗的患者遍布东北三省,先后治愈各种骨科患者达1000余人。对地方人民群众来部队看病的患者,他都热情接待,有求必应。他还用自己的工资为患者配方买药,深受大庆市人民的赞扬和爱戴,3次荣立三等功,1981年被选为大庆市人民代表。
  1977年“八一”前夕,中央军委颁布命令,授予 81413部队高炮连连长吴志国为“雷锋式的好连长”的光荣称号。吴志国生前就是这个部队拥政爱民的模范和先进代表。 81413部队驻地附近家属管理站林大娘,老伴支援外省油田建设后,家里只有 1个读书的小女儿,林大娘体弱多病,生活有很多困难。吴志国知道后,主动把林大娘家的许多家务事包下来。雨季来了,他带领战士帮助大娘修好房屋;秋天到了,他为林大娘挖好菜窖,修好火炕。大娘或女儿病了,他求医送药,林大娘一家十分感动,逢人就说:“吴志国真比亲人还亲”。吴志国牺牲后,林大娘一家十分悲痛,每年清明节都要到吴志国墓前扫墓,寄托哀思。
  1982年,81413部队和大庆市双双被评为沈阳军区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先进典型,出席了沈阳军区“双拥”代表大会。
  基建工程兵00829部队。该部队于1978年8月 1日在大庆组建,干部战士除来源于其他基建工程兵部队外,一部分来源于大庆的干部和工人,一部分是新征集的兵员。该部队由石油部直接领导,沈阳军区代管。成立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沈阳军区司令员李德生前来参加会议,宣布命令,并授了军旗。部队机关驻在让胡路铁路北侧方晓村,下辖 3个大队,分驻在马鞍山和乘风庄附近。主要担负大庆油田产能工程建设安装、修筑公路等任务。该部队组建初期,在人员新、装备差、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广大指战员贯彻“劳武结合,能工能武,以工为主”的建设方针,克服了技术力量薄弱、装备不配套等困难,边组建、边施工。在各项施工中,不讲条件,不计时间,不计报酬,积极参加生产建设。当年完成施工任务27项,为国家创造经济价值1000多万元。这个部队从1978年8月1日到1982年 7月,总计完成施工项目251项,土方约1.2亿多立方米,建房14万余平方米,焊接各种管线619.62公里,筑路242.51公里,挖排水沟59.86公里,安装计量站1座,挖水渠3.15公里,修建各种泵站45座,埋设电缆33.87公里,安装设备209台,架设输电线路111.59公里,制作金属物体33吨,砌筑涵洞3个,打水井21口,架设桥梁8座,建变电所4座,总计创造经济价值1.5亿余元。工程合格率达100%,优良率达36.35。
  1982年11月6日,基建工程兵00829部队撤销,大部分官兵就地集体转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