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指挥方式

第二节 指挥方式


  1950年,呼玛县内发生山火,由县护林防火委员会直接调动全县人力、物力统一组织扑救。
  1955年5月,依陵古鲁河特大火灾,扑救时县、区、村多头指挥、一度混乱。5月21日,由黑龙江省副省长于杰、黑河地委副书记丁逢水等组成省驻呼玛扑火指挥部统一指挥,林业部经理局局长参与指挥工作。黑河专署有关部门领导、呼玛县各级领导均在指挥部的领导下分工负责,并在火场设立前沿指挥部直接组织扑救。
  1959年 6月,扑救呼玛河、塔河一带火灾时,黑河专署副专员杜殿武坐阵呼玛县,组成扑火总指挥部。在火场设立前线扑火指挥部,直接指挥扑打。


  1966年 5月,扑救欧肯河火灾时,由林业部副部长荀昌武、东北林业总局局长张世军、二十三军副军长翟钟禹、铁道兵参谋长何辉燕等组成火场总指挥部,下设东线、西线两个分指挥部指挥扑火。
  1972年春防期间,区内发生多起较大火灾,国务院及沈阳军区十分重视,指定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郭海波、东北林业总局局长张世军等在加格达奇组成省前线扑火总指挥部,各火场均设立分指挥部,指挥扑救。1973年后的较大火灾,均由地区领导进入前线协调指挥扑打。
  1976年 2月后,按《大兴安岭地区指挥扑打森林火灾条例》规定分级指挥,接到火情报告的县级防火指挥部应立即研究制定扑救方案,指定火场指挥员带队前往火场实施扑救;火场总指挥根据火情及扑火力量拟定扑打计划,分派任务并确定火线指挥员;火线指挥员在分段扑打时,确定区段指挥员,一级向一级负责。1977年5月,牙尼力气山火灾,前线指挥部两次调整,后由地委书记王钊亲自赴火场组织指挥扑救。
  1978年后,空运扑火能力不断提高,随机配设空运指挥员,协助地面指挥员投兵布阵,并依据火势变化随时调整兵力布署。1980年春,大兴安岭地区防指、鄂伦春自治旗防指、加格达奇和塔河航站、地区森警部队 、牙克石森警驻加格达奇部队等组成空运扑火联合指挥部。7月22日,在加格达奇召开空运扑火总结会议,共同总结了春防中空运扑火情况,并对秋防工作进行了筹划安排。
1987年5月,扑救“5·6"大火期间,国务院以秘书长陈俊生为首成立了扑火指挥小组。5月 8日,组成扑火前线总指挥部,黑龙江省委副书记周文华、林业部副部长徐有芳任总指挥;省委农工部部长王玉生、省政府副秘书长全玉祥、地委书记李春贺、行署专员邱兴亚、行署副专员张凤鸣为成员。下设塔河扑火指挥部,由地委副书记张毅任指挥;西林吉扑火指挥部,由行署副专员刘世常、林管局副局长马福、王忠孝任指挥;由地委副书记赵向东、地区人大副主任曲俊峰、林管局副局长韩桂芝、地委秘书长张振华组成南线指挥部,负责新林以南防火及灾民安置、后勤供应工作。5月 10日,国务院调整扑火前线总指挥部,周文华任总指挥;徐有芳和解放军某部副军长郑海林任副总指挥。下设东、西两个分指挥部,东线分指由邱兴亚任指挥;西线分指由全玉祥任指挥。5月 23日,国务院再次调整前线总指挥部,省委书记孙维本任总指挥;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石宝源、周文华、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白俊卿、林业部副部长董志勇、徐有芳任副总指挥。下设塔河、漠河、呼中、满归和沈阳军区前线5个分指挥部。




  1991年5月初,松树林火灾借助8级大风直扑加北乡和加格达奇城区,严峻形势与“5·6”火灾极为相似。地区六大班子在家领导全员上阵,行署专员王汉忠、副专员张举坐阵地防指;地委书记张毅、副书记王永库、地防指专职副指挥刘文汉、陈峻指挥西线火场;地纪委书记张振玉、林管局副局长赵志强、高文祥指挥北线火场;行署副专员刘世常、地委秘书长张振华、森林资源监督专员荆家良指挥东线火场;行署副专员王宗孝、刘静一指挥城镇保卫。连夜奋战将火扑灭。1992年 5月,扑救韩家园林业局三分处林火,地委书记赵向东,行署副专员刘世常、刘文汉、陈修文、王军,资源监督专员荆家良 ,林管局副局长高文祥赶赴前线指挥。1993年4月,扑救呼玛三卡、韩家园宽河、十八站永庆山火时,张振华、刘文汉、刘世常、唐廷棣、陈修文、钟志山、陈明今、戴万春8名地级领导组成前线总指挥部和3个火场分指实施指挥。
  1994年 10月16日午,韩家园林业局烧防火线发生复燃,4名局级领导进入火场指挥扑救。当晚,包片领导林管局副局长石尚志赶往火场指挥扑救。10月17日,复燃火点增多,林管局副局长钟志山进入火场协同指挥。10月18日,火点形成中景山、刑涧山、老卡 3个火场,林管局副局长陈明今、行署副专员王军赶往前线,分别组成 3个前线指挥部组织扑打。10月19日,一面山出现新火场,行署副专员朱玉桥、刘文汉、地委秘书长唐廷棣连夜赶往火场。10月 20日,重新组成前线总指挥部,朱玉桥任总指挥;石尚志、刘文汉、钟志山、陈明今、王军、唐庭棣、张国华(森警支队长)、赵彦文(韩家园林业局局长)任副总指挥。下设指挥组、后勤组、综合组分工负责。是日中午,黑龙江省副省长孙魁文一行10人飞抵火场协调指挥扑救。
  1998年 4月,扑救韩家园林业局东风屯山火时,林管局副局长李宝君、地委秘书长张赋、林管局副局长徐建荣、行署专员杨喜军、地防指专职副指挥葛学林先后进入火场指挥。1999年3月,在加格达奇和塔河航站各设1名副站长,分别负责南、北两地空运指挥。2000年 6月,漠河、塔河、呼中、松岭、十八站、韩家园多处发生山火,黑龙江省副省长申立国、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马福及防火办主任肖兴威、省林业厅副厅长韩连生、省防指专职副指挥陈贵荣等亲临火场协调指挥。
  2001年 4月25日,地区森防指挥部重点研究解决空运与地面协调指挥问题。提出全面掌握火场情况,做到布兵合理,必须首先应用飞机全面侦察火场形势,供地面领导科学决策的建议。决定由森警部队在加、塔航站各设一名空运指挥员,与地区空运指挥乘第 1架次飞机出发观察火场,与地面指挥共同商定布兵方案;空运部队应成建制投布,以便于指挥作战,小火场投足兵力迅速围歼,较大火场可包打一线或一个区域,以发挥战斗力;每个点投兵30至40人,采用一点两面战术;布兵以先火尾、次两翼、后火头为原则,火头兵力素质要强;白天布兵,夜晚总攻,次晨增运兵力,加强连续控制能力。


  2003年 3月29日,地区组成扑救烧防线复燃火前线总指挥部,行署专员王忠林任总指挥,朱洪祥、魏文彦、钟志山、李树铭、贾宝世、吴玉波等地级领导任副总指挥;设指挥、兵力动员、宣传、后勤保障、航空调度 5个组分工负责。下设东片、南片两个前线指挥部。东片前指负责呼玛、十八站、韩家园的扑救指挥,王树雨、李廷祥任总指挥;徐守乐负责五龙屯火场,李英瑞负责十二站火场,王金满负责金山火场,高士侠负责嘎拉河火场。南片前指负责松岭、新林、加格达奇、南瓮河的扑救指挥,魏文彦、刘文波任总指挥;岳君负责小孤山火场,刘文波负责古里昆火场,王守义负责卧都河火场,张赋负责那都里河火场,徐建荣负责南阳河火场,段光晨负责南瓮河顶子火场。共有14名地级领导和112名处级领导深入前线指挥扑救。5月17日,在扑救富拉罕特大火灾时,按胡锦涛、温家宝、黄菊、回良玉、宋法棠、张左己、周生贤等国家和省、部领导多次作出的重要批示及指示,由黑龙江省副省长傅晓光、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马福、雷加富在大兴安岭地区坐阵指挥。武警森林指挥部主任何旺林、副主任李文江,省林业厅党组书记赵向东、厅长韩连生,省防指领导陈贵荣、李树铭,东北航空护林中心主任白胜文,武警黑龙江森林总队总队长刘国俊、政委郭彬及副总队长贾宝世、高永利、王伟华等亲临火场协助指挥。地委书记杨喜军、行署专员王忠林等16名地级领导和70名处级干部在火场一线指挥扑救。
  2004年,大兴安岭地区在处置森林火灾事故预案中规定,四大战区内一旦发现火情,所属县区局要立即组成前线指挥部实施扑救;24小时后未能有效控制,地级包片领导与本战区县区局及有关单位领导立即组成前线指挥部实施扑救;必要时,由地区森防指挥部组成前线总指挥部实施扑救。前线指挥员必须根据上级命令,结合火场实际情况合理布兵、科学指挥,坚持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原则,尽快将火扑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