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章 疆域沿革

概述篇

第一章 疆域沿革




  大同区现属黑龙江省大庆市,是全市五个行政区之一。就其建制历史考证,迄今已八十年。兹上溯往昔沿革,如下:

  唐、虞时代:大同属古肃慎地。

  夏、商、周三代:为扶余族先民秽陌族所居地。

  秦、汉、三国时期:为扶余国北境。

  两晋、十六国年代:属北扶余诸部地。

  南、北朝时即勿吉北境。

  隋:归室韦国所辖,或记作靺鞨部居地。

  唐:属室韦都督府, (一说属黑水都督府。)

  辽:归上京泰州管辖。

  金:属上京路肇州北境。

  元:属斡赤今封地,辽阳行省,开元路。

  明:归撒察河卫设有海西西路肇州站,归奴尔干都司所辖。

  清:清初属蒙古哲里木盟直辖,中、后期,为郭尔罗斯后旗牧地。清末放荒时期,大同一带即伊顺招段,为肇州设治局最北地区。当时,肇州全境广一百一十里,袤一百八十里。而伊顺招段约占全境四分之一。北与杜尔伯特旗(今泰康县)相邻,东接签字段(今安达县升平镇),西至嫩江一百余里,南邻二十四万垧。(肇州县永乐一带)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经黑龙江将军程德权奏准。出放郭尔罗斯后旗铁道以西扎萨克蒙荒。由甘井子蒙务局总理何玉朴出任勘放北大段(就是伊顺招段)。经过清查,共放蒙荒十三万余垧。这是大同一带最初的耕地。

  民国与伪满洲国时,大同一带为肇州县所辖,部分地区为杜尔伯特旗版图,其它无大变革,兹不赘述。

  1945年后,由于行政区划变更,大同区的辖区也逐渐扩大。1947年末,原杜尔伯特旗的兴隆泉村,划归肇州。六十年代末形成大庆区时,其管辖范围已包括了双榆树公社和葡萄花公社,始具备大同区今天的规模。1984年开始恢复乡级体制,各公社更名乡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