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水利机构沿革
第三章 水利
第一节 水利机构沿革
大同一带有近百年历史,对水利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还是解放以后进行的。
在旧中国,大同未有专门的水利管理机构,人民只能听任自然界的摆布,适逢水灾旱情生,人民无法抗御。
解放后,党和政府为加强水利管理,于1968年,在安达县水电科的帮助下,最先在八井子、老山头、大青山、祝三、高台子、双榆树等六个人民公社建起了水电站。到1973年末,除兴隆泉公社外,九个人民公社的水电站全部配齐。
1969年,在安达县水利和电业部门统一组织下,于4月1日开始,将兴隆泉公社水电站建成,并将大同周围十个人民公社的水电站划分为水利站和电业站,分别由安达县水利科和电业科管理。1978年,大同一带十个人民公社行政划归大庆后,大同区下设农林办,办下设水电组,负责全区水利工作。1981年 3月,大同区农林办撤销,正式组建水电科,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五名。至此,全区区社两级水利管理人员已发展到34人。其主要任务是负责全区打井上电和机电井配套、水电物资的采购、保管及调拨等。而电业站却仍保持原状,即财务、行政及人员管理仍隶属于大同区电业所。1984年,全区科(室)进行了减编,将水电科并入农林科,隶农林党委,上属农牧渔业局,下辖乡、镇水利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