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养渔事业的形成和发展
第七节 养渔事业的形成和发展
本区没有天然的江河、湖泊。地面水源又溶解大量的盐碱,故发展人工养鱼仅限于开发利用地下水,而地下水又远不及地面水适应鱼类生长发育,所以本区养鱼事业发展缓慢。范围也仅限于大同镇、兴隆泉、高台子、大青山的四个养鱼池内。其中,除大青山公社养鱼池系1980年修建之外,其余三个公社的养鱼池均系1981年建成。
本区发展人工养鱼技术力量不足,放养水面仅38,400平方米,放养鱼苗72,000尾,年产鱼不足五万斤。对适应本区人民生活需要是供不应求的,故不被人民重视。自黑龙江省南部引嫩工程水库放水后,大同区鱼类贫缺的现象才逐步缓和。近几年随着经济体制的变化,临水乡成立了捕渔队,如双榆树乡、葡萄花乡,市场鱼源也较为丰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