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货运

第五节 货运



  大同一带的货物运输主要靠公路。1966年通让铁路通车后,只能把外地的进货卸在站点上,把内地的外销货从站点运出去,至于站点和用户间的运输仍靠公路来完成。由于大同地区是历史较久的农业区,在货物运输上可分为城镇和乡村两个方面:

  一、城镇货运

  建国初期,大同街内成立了个体联合运输队,有部分牛车和十几台马车,由大同运输站统一管理。主要为街里的建筑和商业部门运货,年货运量为二千四百吨左右,货运周转量为十五万八千四百吨公里。

  1951年,牛车有二十多台,马车四十多台。同年,增添了王连举的一台汽车,时而搞客运,时而搞货运。直到1957年,年货运量都在一万一千吨左右,货运周转量为六十九万七千吨公里。

  1958年,大同运输站拥有货运汽车四台,1959年,石油会战开始,大批的钻井设备、器材、建筑材料、生活用品等需从安达站、萨尔图站、肇州、肇源等地运往施工现场。因此,由松花江行署调来苏联产 “335牌”汽车九台,“解放牌”汽车五台,又从安达运输公司调来“解放牌”汽车50台,共拥有货运汽车68台。同年,从肇州、肇源、安达抽调马车两千余台,直接为油田会战服务。这个时期,大同运输站组织 45台牛车成立牛车队,150台马车成立了马车队,68台汽车成立了汽车队。对汽车队统一管理,牛、马车队实行个体经营,单独核算。这个时期,完成年货运量二百万吨以上,货运周转量一千一百万吨公里。

  1961年,设立油田指挥部,大同运输站经营的各种车辆减少,乃至牛车队解散。1962年,马车队解散。汽车队归安达运输公司领属,成立省直二车队大同运输站,货运量剧降。

  1964年,省运输公司调“解放牌”汽车七台给大同运输站,主要负责大同城镇货运。1972年,省运输公司又调给“解放牌”汽车三台,1975年安达运输公司调给“解放牌”汽车五台,这个时期,大同运输站拥有货运车15台。完成年货运量;五十万吨,货运周转量二百五十万吨公里。

  1978年,大同划归大庆领导,采油七厂、采油五厂的四、五大队,虽然建在大同区境内,但他们都自有运输车,不用大同区安排货运。同年,大同区成立机关车队,自有三台货车为机关服务。大同运输站(安达驻矿单位)15台货车直接为大同区货运服务。

  1979年12月,大同区运输车队成立,当时仅有六台布切奇车,主要为各机关事企业单位搞货运。

  1981年,大同运输站把15台货车改制成载重10吨的半挂车。大同区运输车队有货运车17台,机关小车队有货车五台,加上各单位拥有的货运车,全区货运车达七十余台。完成年货运量一百一十万吨以上,货运周转量五百五十万吨公里以上。

  1983年,全区城镇单位拥有各种型号货车一百余台,其中,油罐车12台。仅大同运输站和大同运输车队两个单位就完成年货运量一百八十一万吨,为1975年的 3.6倍,货运周转量八百九十五万吨公里,为1975年的 3.5倍。区机关小车队和各单位的货车共五十余台,都为机关单位服务。

  1984和1985年,大同运输站和区运输车队的货运量分别是二百一十八万五千吨和一百五十二万吨,货运周转量分别是一千零五十三万一千吨公里和八百七十七万九千吨公里。

  二、乡村货运

  建国前,乡村的农副产品向集镇输送,集镇的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销售到乡村,主要靠畜力车搞运输。一些笨重的大铁车和载重较小的花轱辘车,成为主要运输工具。由于这类车运行笨重,又无乡间公路,民间运输极为困难。大量的货物运输集中在冬季,夏季除行商者外,几乎无人搞运输。

  建国初期,农村开始引进钢轴车,同大铁车比,可节省畜力。当时农民满足于“俩马一钢轴,孩子老婆热炕头”的生活,但多数农户仍然使用大铁车插组搞生产和运输。

  1955年成立了初级社,开始引进胶轮马车,大量的钢轴车取代大铁车。出卖农副产品和购进生产资料等,多用胶轮马车运输,较以前大有进步。

  1956年,在各级政府的组织下,开始整修乡间公路,为乡间运输创造了良好条件。

  1958年,淘汰了钢轴车,全部使用胶轮马车。对外输送农副产品,对内运化肥、种籽等,全用胶轮马车。此时,乡村的运输虽然比较活跃,但仍然集中在冬春两季。

  1975年,各公社部分大队引进了胶轮拖拉机,用机械运输开始取代部分畜力运输,社员们为之大快。以后,逐年都有发展,到1978年,全区搞农运的胶轮拖拉机31台,手扶拖拉机23台,农用载重汽车两台。这些机车便成为拉化肥、运甜菜的主要运输工具。

  1983年,全区十个人民公社拥有载重汽车 12台,胶轮拖拉机79台,手扶拖拉机109台,挂车142个,以上为乡村运输的专用机械。混合使用的胶轮拖拉机 198台,手扶413台,四轮车61台。这些机械的运用,促进了农村运输业的发展。

  1984至1985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变,农村专、兼业运输户大量地涌现出来,不但搞活了农村货物运输业,而且有力地支援了油田建设事业。1985年底,全区农村有载重汽车49台,胶轮拖拉机367台,四轮车442台,手扶拖拉机292台,胶轮马车4,906台。这些车辆因属独户经营或联营,所以都能有效地利用起来,汽车和胶轮拖拉机大部分外出搞专业运输,其它车辆则从事季节运输。一部分马车常年服务于油田建设,成为副业车。农副产品的外运和种子化肥的内销,已再不受运力的干扰,农村货物运输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

1985年末全区汽车实有台数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