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粮食加工

第五节 粮食加工



  大同一带粮米加工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发展过程。垦荒前,本地蒙族牧民均采用石臼舂米。垦荒后,又从外地引进石磨、石碾,用畜力或人力加工米面。解放后,沿用的仍然是传统的粮米加工方法,所不同的是各村屯均设有公用碾房,供全屯人打米磨面使用。

  1954年,大同镇内土法上马建起了一座土磨房,1956年与油厂合并,统由粮栈加工粮油供应城镇,镇内供应量不大,月销量不足十万斤。

  1965年,大同粮库成立了第一个机械制米车间,面积为 330平方米,日加工量八千斤左右。1979年,制米车间停产,大同区成品粮供应统由大庆市粮食局调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