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知名人士录2

知名人士录2



  王 云

  1930年 3月生于吉林省扶余县长春岭,后迁居黑龙江省肇州县大同镇。小学是在大同度过的,后升入安达县国民高等学校(现安达一中)就读。1945年东北光复后,他便离开家乡到肇源县参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参军后,分配到哈西地委在肇州办的“肇州军政干校”学习,结业后留校。1947年 5月份配到野战部队工作。由于他具备一定的文化,开始就充任师、军政治部干事。1950至1954年在广西军区司令部、政治部任秘书、干事。1954年 9月调任中南军区政治部任秘书、副科长、科长。1960年调到飞行团政治处任主任、副政委、政委等职。1963年开始任师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等。

  因体弱有病,于1979年离休,离休时职务为师副政委。


  裴守义

  1927年11月出生在肇州县大同镇。伪满时就读于大同优级校(现大同一小学),现文化程度为中等专业。是14级、师副政委。

  “八·一五”光复后,首先参加了保卫地方的农民组织,于1946年 4月在肇州县参加了西满军区警卫团,同年十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曾任班长、排长。1948年 2月,编入第四野战军警卫团工作,任连副指导员、政治指导员、团文化股长、营教导员。1952年调任中南军区海军教导队二中队教导员,南海舰队政治部助理员、护卫舰政治委员、鱼水雷系副政委。1970年调任哈尔滨市海军 349厂任政治委员、湖北运安县海军大三线零六六基地江河厂政治委员,后调到青岛市潜艇学院二系任副政治委员。1982年离休,现任干休所总支副书记。


  乔连生

  1930年生在肇州县大同镇。1946年2月参加革命,同年 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职副师级。离休前任沈阳军区后勤第一分部副参谋长。

  乔连生幼年在大同小学读书,后入中学就读。“八·一五”光复后,参加我党创建肇州县保安团任通迅员、班长、文书。1947年 5月被组织选送东北民主联军参谋训练大队学习,结业后任嫩江军区警卫师见习参谋、 164师参谋、连长、沈阳军区军械部助理员。1961年又选送炮兵工程学院学习,毕业后,先后任沈阳军区后勤部战勤处副科长,科长、装备处长等职。

  1971年开始任现职,1983年末离休。


  苏之泉

  1925年出生在山东省,因家境贫寒于伪满时逃荒到大同。曾在私熟读过书,但苦于日子艰难,中途辍学,以从事农业维持生活。

  解放后,1947年参加土地改革运动,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村干部、区助理员、工作队员、区委副书记、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嫩江地委组织部长、县委第一书记、安达市委书记处书记、绥化专署专员、地区生产部副主任、铁力森工局革委会副主任、海伦县革委主任、绥化地区革委副主任、地区农管局党委书记、地委副书记、绥化地区专员等职。


  马维发

  1936年12月生于大同祝三公社梁家店屯(旧名肇州县永福村),1955年参加革命,195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专文化程度,现职务是江西省武警总队政治部主任,副师级。

  马维发小学时期在家乡就读,祖国光复后转到大同镇五完小学读书,因学业优异于1952年保送入肇州中学学习。后转学入齐齐哈尔第三中学。1955年秋考入北京坦克学校学习。

  毕业后,于1957年12月分配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坦克独立第五团三连任排长。1958年从朝鲜撤军后,在1960年 3月调到福建省坦克五团政治处任干事、组织股长、副科长(副团级),1972年任福州军区守备师一师二团政治处主任。1976年 9月任福州军区江西省军区独立师步兵一团政委,1983年调任现职。党内职务是:支委、团委委员、常委、正副书记,

  师党委委员,总队党委委员、常委、政治部党委书记。


  李文衡

  原籍河北省丰润县人,生于1927年12月,1945年农历8月参加革命,1947年5月入党,现在职务河北省轻工业学校校长,局地(师)级干部。

  他幼年时随父到黑龙江省肇州县定居,家虽贫学不辍,终于读完了中学。十八岁时,适逢祖国光复,欣然参加了肇州县永乐区工作队,做建立新政权工作。1946年转入西满四分区保安一团一连当战士、班长、文书。1947年调到测绘学校学习,这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历任测绘员、参谋、作战参谋、作训股长、守备师司令部军训科长(团级)等职。1961年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教研室主任、军务处长等职。1969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技术学校校务部副部长(师级)、外训大队大队长。1979年转业地方,任河北轻工业学校校长。

  曾随军南下参加过辽沈、平津战役。进入广西后,率队清剿残匪,任区长、区委书记。在近四十年的战斗生涯中,立过三等功、小功计四次,军、师通令嘉奖两次、会议嘉奖四次、先进标兵科长称号一次、特等射手称号一次、先进学员、先进工作者称号三次。现具有大学专科水平。


  徐安义

  1924年12月出生在江苏省泗阳县。1942年参加革命,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是最早来东北开辟根据地的老干部之一。

  在家乡时,曾任乡长、区农会干事。1943年转入军界工作。“八·一五”光复后,由江苏调到东北。1946年 3月任肇源县茂兴区、大官区(现双榆公社)区委书记、县委宣传部长、县公安局局长等职。1952年以来,先后任肇东县县长、黑龙江省公安厅处长、牡丹江检察分院检察长、地委政治部副部长、专署秘书长、地区财会局领导小组组长、党委书记、牡丹江市革委会副主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


  矫洪年

  1925年 5月生于肇州县春和村(现大同区庆阳山公社),高小文化,出身小学教员。1946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改革时期,参加农建会工作,任助理员,后任村长、肇州县八区副区长。解放战争时期,带领担架队奔赴前线,任中队长。东北解放后回到地方工作,任县组织部干事、部长。1949年调任依安县县长、副书记、嫩江地区财贸部副部长。所谓“文化大革命”时,在拜泉县任县长兼副书记、常委,曾受到触及送“五七”干校锻炼。1969年调任哈尔滨市财贸办副组长、副主任,现为哈尔滨市顾问。


  郑 捷

  原名郑心敏。生于1934年肇州县大同镇东北闾,汉族。现职正处级。

  1941年至1946年,在大同国民优级校(现一小学)读书。 “八·一五”光复时,在校参加了学校与八路军政工队组织的文工队,先后演出了《血泪仇》等节目。考入安达中学后,因家贫未能入学。1947年参加革命工作。于1949年 9月加入共青团。1951年调到黑龙江省工业厅任机要文书等职,1954年后先后调中央建工部、中共辽宁省委机关委员会、安东地委党校等处任职。1956年 7月24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文化大革命”前曾任丹东市委党校理论教员、师资部二师学员。1968年10月至1971年 4月,先后下放到丹东市“五·七”干校及凤城县沙里寨公社劳动。归队后,先后在丹东市革委会工交组、计划委员会、市委揭批“四人帮”办公室工作。1979年7月调往丹东市委党校,先后任党办主任、教务处副处长、组务处处长等职。


  刘万龙

  原籍肇源县大官乡(现双榆树乡)边界村人。1948年生。小学在双榆树完小读书,1963年转学在老山头中学,此时应征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至副师长。通过多年实践和党的培养,现为某军事技术学院教研室主任。


  陈殿祥

  1939年生于大同镇,中共党员。市人大代表、市劳动模范。

  小学毕业后就从事手工业劳动。从艺后,不断钻研,苦心探讨、曾被组织选送外地学习电工,在此基础下,肯于对尖端技术追求。在他的努力下,大同酒厂每年节约几十万元,为企业发展积累了资金,被轻工局命名为“能工巧匠”。

——摘自《轻工局志》——


  高殿臣

  肇州县大同人。1929年4月生,1947年参军,1948年6月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地(师)级职务。

  在家乡小学就读,后参加人民军队随军南下,曾参加了解放四平、吉林等战斗,随队转战入关。曾任班长、区队长、宣传队员、政治干事、党务干事、助理员、正副政治指导员、教导员、团政治委员等职。后任副师长。转业后,任内江市人民政府市长、政府顾问。党内曾任小组长、支委、支书、总支书记、营党委书记、团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师党委委员,县、市委书记等职。并被选为出席县、市、内江军分区、成都军区、四川省军区党代会代表。


  王子和

  1942年生于肇州县大同街(即今大同镇),小学和初中都在大同读完的。初中毕业后,被分配到肇州县美术工艺社,后转入海伦县话剧团任舞台美术设计。1960年回大庆区双榆树公社务农。这段日子使他深深体会到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他感到与劳动人民朝夕相处是艺术创造的唯一源泉。1961年考入哈尔滨市艺术学院美术系,1965年毕业,分配到省农业展览馆工作。1968年下放到清河“五七”干校劳动。他在插队的日子里,参加了宣传队、创作了一些作品,1972年回原单位。1981年调到省书画院任专业画家,作品曾在香港、新加坡、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展出,1980年后曾应邀去日本、美洲各国访问讲学。

  他勤于学习,酷爱艺术,从小便在艺术追求中寻找欢乐,劳动中体验到农民辛劳、善良、朴实的美德,他几度离城下乡,从而使他获得了丰富的艺术源泉。现在他正在艺术的航道上前进,正象自传所说;“我觉得现在才给我个人的才能开辟了一个广阔的道路,我的命运是同祖国的命运紧紧地相连”。他的第一部成名作品是《车轮飞转》。


  张万昌

  1930年出生于肇州县大同街。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3363部队师政治部副主任。

  参军后,参加了轰轰烈烈的解放战争,从东北转战关内。1950年10月首批入朝参战,至1953年 8月份才撤军回国。曾驻军在四川、云南等省。历任战士、班长、排长、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团副政委、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在军事院校离职学习三年,曾任党内小组长、支委、支部书记、营党委书记、团党委书记、师政治部党委副书记、师党委委员。

  在解放战争中荣立小功两次,抗美援朝时期立三等功两次,是三等甲级残废军人。


  张殿发

  1934年11月生在现大同区八井子乡,贫农家庭,教师出身。1952年 7月参加工作,现任绥化市委书记。科技职称是农业经济师。

  张殿发自幼在家乡农村小学读书。1947年土地改革高潮时,先是参加儿童团,后又协助农会分地,由于忠于职守,被农会选任文书,冬学教员。1949至1951年,在完全小学和简师学习。毕业后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6年春调到肇州县工作,先后任县委宣传部、农工部办公室干事、秘书,又任乡长、书记、社教工作队队长、县委副书记、革命委员会主任、县委书记等职。1983年前任绥化市委书记。


  高相国

  又名高原,1946年生在大同镇。小学和中学都是在大同度过的。1974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学院艺术系。翌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出版连环画《斗蛇》;1981年,他的国画《秋》被选为全国铁路职工美术展览作品,1982年 7月,国画《城垣雪》获山西省吕梁之春美展一等奖。几年来,曾多次在国内外刊物发表作品。《柏》、《晨》十余幅作品为法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外友人收藏。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山西分会会员。山西省百花中国画会会员。曾出席山西省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原职是山西省太原市坞城铁路三局二中美术教师。现职山西画院专职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