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市名
第三章 地名考述
第一节 市名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由海参崴排序,绥芬河为第 5站。铁路建筑队伍进入今绥芬河市境域后,便使用“五站”地名。同年,吉林将军在寒葱河附近驻扎靖边兵勇,称“赴五站通站”,亦使用“五站”地名。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中东路局部营运,今绥芬河市铁路站名,由中东路当局命名为“鲍库拉尼斯”,是国境站之意。 此后的中国官方文件中,称今绥芬河车站为交界站, 也是俄文“鲍库拉尼斯”的意译。“鲍库拉尼斯”这一站名,中国平民不接受,习惯称“五站”。五站,作为绥芬河地区地名流传甚广。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在今绥芬河市设铁路交涉分局,称“总理绥芬河铁路交涉分局”,行文至中东路各站。自此,今绥芬河市正式使用“绥芬河”地名。“绥芬河”地名形成的经过是:据传,上报成立铁路交涉分局的呈文中用的是“小绥芬河”地名,因今绥芬河市境域,位于小绥芬河上游;文件批下来时,批文中的地名却为“绥芬河”三个字了;“小”字之略,是文件起草人之笔误,还是有意这么安排的,就不得而知了。邓清林著《黑龙江省地名考释》说:“(绥芬河市)因位于小绥芬河上游而得名。”王培乐编著《黑龙江建置述略》称:“绥芬河,因位于小绥芬河上游,故名。”因河得名为定论。
到1926年,正式称绥芬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