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沙俄护路军 苏联红军

第二节 沙俄护路军 苏联红军



  一、沙俄护路军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中东铁路勘测前夕,沙俄政府派陆军大尉少拉阔夫率 550人的军团,非法进驻绥芬河地区,为勘测和筑路工作开路。这是最早非法进驻绥芬河地区的外国军队。为避免因正规军队侵驻而遭到清政府及其他列强国家的反对,少拉阔夫军团最初以雇佣的警备队名义组成。中东铁路动工后,少拉阔夫军团编为第四警备队,驻扎在绥芬河区段,每公里 5人,担任筑路监工和护路任务。随着工程延伸,沙俄护路队又从乌苏里斯克调 100名“精锐的歌萨克骑兵”补充少拉阔夫第四警备中队。1901年 2月,中东铁路沙俄护路队改属外阿穆尔军区边防独立团统辖后,少拉阔夫第四警备队官兵全部转为现役军人,并改称警备队。下设边防队、工程队、骑兵、巡警和护站兵等编制。同年,沙俄护路军及绥芬河警备队改为正规军编制。1915年 5月,驻绥芬河站区的俄国军警共计355人。其中:阿穆尔边防队150人,工程队士兵60人,骑兵 100人,巡警25人,任太尔木护站兵20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少拉阔夫及其警备队官兵大部分调回欧洲前线,其护路任务由赫鲁甫斯特指挥的俄军接替。1918年 2月,中国军队进驻中东路夺回护路权后,赫鲁甫斯特及警备队被迫开始撤回国,至次年5月,军官剩5人,士兵45人;1920年下半年全部撤完。

  二、苏联红军机构

  (一)苏联红军司令部

  1945年8月8日苏联外长对日宣战,8月9日凌晨,苏联红军进兵绥芬河城区,日伪政权垮台。8月23日,苏军留驻部队在绥芬河设红军司令部,部址在今铁路家属住宅7号房。苏军司令部首先张贴布告,动员站区以东居民暂迁西街阜宁镇,以便搜查日伪残余分子。同时,令原日伪警、宪、特人员向苏军自首。其间,苏军共逮捕日伪残余分子23人,并押往苏联劳动改造 (至1955年、1956年先后两批送交我国政法机关)。

  1946年4月,驻绥芬河苏联红军司令部全体官兵撤离绥芬河回国。

  (二)苏联红军驻绥芬河口岸司令部

  1950年抗美援朝期间苏军司令部在绥芬河口岸设立。首任司令员由 1名少校担任,后由两名中校继任,有战士10名。部址在今铁路公寓路东平房处。司令部的主要任务是:管理绥芬河站至旅顺口之间苏军出入境事宜。1955年秋季撤离绥芬河口岸。

  (三)苏联志愿军驻绥芬河口岸代表室

  苏联志愿军代表于1951年派驻绥芬河,办公地点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绥芬河基地转运站。主要负责援朝军用物资过境的接收、验收、交转及联系安排铁路运输等任务。共 3人,其中 1名军事顾问为少校军衔,另外两名代表为大尉军衔,对外统称苏联军事专家。1955年春季撤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