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日本非法驻军与侵略军

第三节 日本非法驻军与侵略军



  一、日本非法驻军

  1918年(民国 7年)10月和次年夏季,日军借出兵干涉俄国“十月革命”之机,将其西伯利亚后方联络队第七十三联队先后两批共 100多名官兵,非法留驻绥芬河站区,其指挥官为细井大尉。在绥芬河站区设守备队、停车场司令部、兵站支部、电信队、 通信所等机构。1921年4月5日,又有250名全副武装的日军官兵,由长春乘火车开来,非法侵驻绥芬河站区“驻防”。指挥官为松奇少佐、桑名大尉及 3名下级军官。后经调动,1921年10月,驻绥芬河站日军仍有187人。其中:守备队172人,含少佐1人、大尉1人、中尉2人、少尉3人、翻译3人,步枪150支、手枪12支,机枪3架;宪兵15人,含大尉1人、翻译 2人,手枪12支。日军非法留驻中东路期间,北洋政府外交部曾多次照会日使,多次抗议并要求日军尽快撤出。日使声称“为防激党 (指布尔什维克) 侵入北满起见,哈绥、哈长两段现驻日兵不撤”,企图长期驻留不撤,后迫于国际舆论压力,不得不陆续撤回南满。至1922年9月10日,驻绥芬河站区日军全部撤完。

  二、日本侵略军

  (一)野战部队

  八六八部队。1935年后进驻,驻鸟青山“驼峰” (64·7高地)。内侧筑有钢筋水泥永备工事,包括几十个永备火力点、观察哨及地下仓库等设施;前沿设六道铁丝网,再前构筑了很深的防坦克堑壕。配备炮兵、步兵共1 400余人。

  二二九部队。驻天长山 (79·1高地)。为驻屯司令部所在地,是绥芬河地区最大最坚固的筑垒,居高临下,既可控制通往东南侧与西北侧山谷间公路,又可封锁铁路连接处,上下设永备性隐蔽部,通道四通八达,给养、供水、供电、通讯、通风和运输(窄轨铁道)等设备十分完备;上设永备性火力点、观察哨及铁丝网等设施,配有火炮(口径300毫米)4门及各种轻重武器。历任部队长有长广、饭村、松山等人,均为少将军衔。所属炮兵和步兵最多时达6 000人。

  三一二部队。设在鹿窖沟东山 (887·9 和883·1高地,为绥芬河地区边境前沿最高山峰)。高地设有 3层交叉铁轨加水泥筑成的永备性工事,四面设炮位,中间有左右迂回的地下隐蔽部,侧面设地下指挥室,室内供暖、供电、通风及给养设施完备,观察哨可直接嘹望苏联境内。所属步兵和炮兵多时达1 000余人。

日本侵略军鸟青山构筑图
  



  八九四部队。驻十八盘山岭西 (806·7 高地)。筑有钢筋水泥工事,配有重型火炮。部队长为少将军衔。所属炮兵和步兵多时达2 000余人。

  以上侵驻绥芬河的日军部队,均隶属师部设在绥阳的日本关东军陆军第八师团。

  此外,日军于1934年 6月还在阜宁镇北侧下甸子建有一处占地31 200平方米的飞机场,同时在今青云路机关幼儿园路北建有客机售票处。除军用飞机外,每周三、四、六有直达长春的客机定班往来。建国后该机场废弃。

  (二)地方守备部队

  守备队。1933年1月设,地址即今光华路西侧政府楼址。编制1个中队,首任队长中尉奥古金次郎,担任地方警护任务。

  停车场司令部。1933年 1月设,地址在绥芬河铁路车站南侧。首任司令官由特务曹长牛尾庄次兼任,多时官兵几十人,少时十几人。担任车场调度及警备任务。

  铁路警护团。1935年2月设,队址在今绥芬河铁路公寓址。内设“四系一室”,并在至穆棱站区段各站设分团。多时兵力百余人,最后一任团长永赖上尉,副团长牛珍(汉人)上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