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民国35年)
1946年(民国35年)
1月4日 中共合江省工委组织工作团下乡,开展清奸反霸、减租减息、建立政权工作。张
铁军、顾峰等人进驻市郊大来岗。
1月 10日 佳木斯市政府发出通告,发行合江流通券,停止伪满货币流通。用流通券兑换
伪满货币。
1月中旬 市政府组织艺人募捐演出,救济赤贫户。共收捐款合江券 46万元。市政府向赤
贫户发放救济粮。
1月29日 国民党合江特派员工作本部专员张绍昌,网罗200余人,与潜入市公安第五分局、
军械修理厂的少数敌对分子暴动,打死打伤干部4人。市公安大队迅即出击,平息暴乱。
1月31日 上午9时,国民党铁血暗杀团副团长邬捷飞等 4人,窜入市政府进行暗杀活动。
副市长孙西林、公安局副局长高英杰遭枪击,以身殉职。邬捷飞逃脱,1947年 8月10日被市公
安机关捕获,公审处决。
1月 佳木斯市政府发布《关于禁止破坏国家财产的布告》。
2月1日 佳木斯市政府公产管理局成立。
2月6日 苏军佳木斯卫戍司令部派官兵20人乘汽车去大来岗,援助桦川县大队围剿李宗祥
匪部。行至大来岗以东木舒吐村时,突遭土匪伏击,苏军19名官兵牺牲。
3月11日 佳木斯市第一区成立大众合作社。
3月 佳木斯市保安队与苏联红军采取联合行动,将李宗祥匪部歼灭。匪首李宗祥被捉,
于1951年处决。
4月5日 苏联红军撤离佳木斯回国。中共合江省工委和合江军区接管苏军的营区、机关和
仓库。
4月3日 佳木斯市卫戍司令部成立。彭施鲁任司令员,叶明任政委。
4月初 陕北抗日军政大学总校第四大队迁入佳木斯, 改为东北军政大学北满分校。钟赤
兵任校长。张闻天5月到达佳木斯后,兼任该校政委。同年6月1日,第一期开学。9月18日,奉
命改称合江分校。
上旬 塞克、吴雪等带领东北文艺工作团抵佳木斯。
4月24日 合江省政府决定撤销佳木斯地区专员公署。
4月 市民运工作委员会在调查、登记、评议的基础上,把被敌伪霸占的土地1 740余垧分
给郊区农民。
5月初 东北书店佳木斯总店出版 《唯物史观》、《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论民族
民主革命》、 《论解放区战场》、《八路军与新四军》、 《陕甘宁边区》、《延安归来》和
《列宁的故事》等新书,向东北解放区发行。至月末共出版发行书刊158种,90.3万册。
5月4日 合江省佳木斯联合中学成立。校长李延禄(兼),副校长李则兰。
5月 11日 张平之(张闻天)、刘英、区梦觉等抵达佳木斯。随即中共合江省工委改为中共
合江省委,书记张平之,副书记李范五,区梦觉任中共佳木斯市委书记。
△ 延安鲁迅文学院迁至佳木斯,改称东北鲁艺文工团。张庚任团长,吕骥任政委。
5月中旬 延安青年艺术剧院全体成员抵佳木斯, 改称东北鲁艺文工团第二团。吴雪任团
长,任虹任政委。
5月29日 《东北画报》在佳木斯创刊。
5月 东北文化工作委员会在佳木斯市成立。 由张闻天、高崇民、张学思、董纯才、吕骥、
张庚、塞克、张庆孚等60余人组成。
△ 哈尔滨广播电台迁至佳木斯,改称东北新华广播电台。9月23日开始播音。
△ 绿川英子、刘仁等世界语学会成员到达佳木斯。并参加东北新华广播电台工作。
6月1日 东北大学由长春迁至佳木斯。
6月1日 市内组建第一家公营机械工业——合江工业(今联合收割机厂前身),承担维修大
型抽水机、车辆、轮船等任务。
6月2日 佳木斯市召开首次工人代表会议,成立市职工总会筹委会。
6月 17日 合江省政府发布《统一东北币制,稳定本省金融》通告。从即日起,市内一切
收支均以东北流通券为本位币,禁止各种杂币流通,红军票继续使用。
6月19日 2万余群众集会公审汉奸、大资本家曲子明。曲被迫交出赃款3万元。
6月22日 东北银行合江分行开业,首批发放贷款百万元。
6月 28日 为协调省、市行政,省政府、市政府成立(临时)行政委员会。佳木斯市董仙桥、
黄先河、蔡藜等9人为行政委员。
6月 中共佳木斯市委实行常委制,蔡藜任副书记兼市民运工作团副团长。
△ 东北民主联军总后勤部在佳木斯创办东北民主联军军需学校,同年10月10日开学。1949
年9月12日迁往湖南省。
△ 中共佳木斯市委、市政府向市属 5个区委任区长和派驻民运工作队。开始进行区级政
权的整顿和建设工作。自5月以来,各区相继建立了区委。
△ 佳木斯第一支工人武装——佳木斯发电所工人自卫队成立。
△ 《东北日报》在佳木斯原大和旅馆出版发行。
7月1日 中共合江省委决定,将省委机关报《人民日报》改名为《合江日报》。
△ 孙西林、高英杰烈士安葬于原东宫公园。为纪念烈士,后将园名改为西林公园,中央
大街改为西林大街(今西林路)。
7月7日 佳木斯敌伪财产清理委员会正式成立,董仙桥兼任主席。
7月 9日 由市各机关、东北军政大学北满分校、东北大学等组成了300人的工作团,分赴
市郊、东安等地参加土地改革斗争。
7月19日 副市长黄先河带领 40余人组成的工作团,前往郊区太平屯、双河乡开展反奸清
算和土地改革斗争。
7月27日 市政府出资修复“解放号”轮船,首航哈尔滨。
8月7日 东北大学在原有4个学院的基础上,增设教育学院、经济学院。全校招生1 000余
名。
8月8日 根据合江省政府的布告,市内停止流通苏军发行的红军券。
8月15日 佳木斯市各界群众3万余人在联合中学操场举行庆祝佳木斯市解放一周年大会,
同时公审日本战犯竹内德、岗田信和伪三江省省长路之淦等。会场突发骚乱,群众死亡20余人,
伤百余人。7名罪犯被当场枪决。
8月 19日 因哈尔滨、牡丹江等地发生急性霍乱,市内成立卫生防疫委员会,于车站、码
头设立检疫所。22日发现类似鼠疫患者6人(死1人)。27日,市内有5 000余人注射霍乱疫苗。
9月1日 市公安局将在市内活动的40余名惯匪一举捕获,5名罪大恶极者被处以极刑。
9月2日 东北银行总行由佳木斯市迁往哈尔滨。
9月 15日 市政府整顿市区基层组织,取消甲、牌制度。实行区、闾、组制度,市郊为乡、
村、屯。
9月18日 《东北文艺》出版社在佳木斯市成立。由吕骥、张庚创办。
9月21日 佳木斯市第一届工人代表大会召开,会期5天,成立佳木斯市总工会。刘照富当
选为主任。
9月29日 市区兴东火锯厂实行劳资合作。
9月 郊区分配土地2 196垧,占郊区土地总面积的75.4%;有5 305人分到了土地,占应
分土地总人数的79.4%。
△ 自 5月以来,全市召开斗争汉奸、恶霸、地主大小会议达87次,清算伪保长、屯长40
人;处理恶霸、地主、反动会道门头子、土匪、反动党团骨干和伪军、警、宪、特等反革命分
子150人。
10月1日 第一个职工消费合作社——德祥东火磨职工消费合作社成立。
10月8日 佳木斯联合中学成立东北民主青年联盟。
10月12日 佳木斯市举行要求美军撤离中国运动周。市长董仙桥发表广播讲话,代表全市
人民要求美军撤出中国。
10月15日 《东北文化》(半月刊)在佳木斯创刊发行。由王季愚、李常青、吴伯箫、吕骥
等为编委。
10月23日 佳木斯军警联合稽查处成立。合江省军区副参谋长石敬平任处长,市公安局长
李正南兼任副处长。
11月19日 市内各界人士集会,反对本月15日国民党在南京召开的“国民大会”。
11月24日 中华全国文艺协会佳木斯分会举行成立大会。通过会章,民主选出袁牧之等21
人为理事。
11月25日 市长董仙桥在东北新华广播电台发表讲话,反对蒋介石御用“国大”,要求召
开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
12月1日 《人民音乐》在佳木斯市创刊。
△ 市委组成工作队,分赴各区继续深入开展改造政权工作。
12月7日 《合江农民报》在佳木斯市创刊。
12月10日 各界举行纪念“一二·九”大会,市委宣传部长林平作《“一二·九”学生运
动》的报告。
12月12日 各界代表千余人举行纪念“双十二”和庆祝剿匪胜利大会。
12月22日 郊区双合乡、太平乡所属15个行政村划归桦川县。
12月24日 东北大学师生集会,声援平、津、沪学生爱国运动,抗议美军强奸北京大学女
学生的罪行,要求美军撤出中国。会后停课一天,以示抗议。
12月29日 哈尔滨16个群众团体组织的新年慰问团一行6人,携带东北币177万元抵佳木斯,
到各医院慰问伤员。
12月 市区掀起慰劳军队热潮,各界捐献大批日用品和现金,慰劳驻佳木斯子弟兵。
△ 合江军区后勤部接管的和兴铁工厂改名为合江军区后勤部修械厂。
年末 佳木斯市设立公粮仓库,并在原有火磨的基础上,扩建军粮十二厂 (后为佳木斯制
粉厂)、十三厂(后为佳木斯米厂)、十四厂,加工粮食,支援前线。
本年 佳木斯市公营工业已有发电厂、合江工业、合江农具厂、轮船公司、林业制材厂、
毛巾厂等51家,职工3 360余人。个体商户发展到1 647户,从业人员2 98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