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水文地质 佳木斯市处于三江平原西端,松花江河谷,漫滩之上沉积着很厚的砂、砂砾石,地下水量丰富。水的流向大致近南北向,局部为东南西北向,流至漫滩前缘泄入松花江。
地下含水层主要是新生代第四纪时期冲积的砂、砾石层,具有良好的蓄水性能。分布在市区的北部,沿松花江西至大头山,东至松江村一带。含水层的构成由棕黄色或灰绿色砂、砂砾石组成。含水层上面覆盖着1~2米厚的亚粘土、亚砂土。砂以中粗砂为主,矿物成分为长英砂、石英砂及少量的黑色矿物。砾石大部分为中酸性火山岩及花岗岩,含砂量约40~50%。含水层厚一般为30~40米,最厚者可达70米以上,潜水埋藏深度为2~6米,水位变化幅度为0.5~2米。单井涌水量为10~25公升/秒,最大可达 200~500 公升/秒。渗透系数每昼夜可达60~80米。水量丰富,水质良好,为低矿化淡水。
含水层之下的湖沼沉积层含水主要存在于中粗砂中,局部夹砾石并含有粘土,透水性差,经流条件不好,市区内30~50米深处,一般都有这层粘土,呈灰绿色,有臭味。该含水层厚度约在5~10米之间,最厚可达20米。水量不大,未受污染,水质一般较好。
洪积残积层中的壤中水,分布在丘陵的前缘一级阶地上,由棕黄色或黄褐色亚粘土、粘土组成,即所说的地表水。南岗、东南岗的浅层水位2~4米左右,水量不大,经流迟缓。
坡残积层中的含水,存在于亚粘土夹碎石的孔隙中,主要分布在市区南部丘陵地带。
其它地下潜水,均来源于砂岩、砾岩和岩石的裂隙中,储水量小,条件复杂,主要分布在市区南部低山丘陵地带,阶地为漫滩的下部。
佳木斯市区主要含水层分布图 图1—3
地下涌水量 表1—1
地下水补给主要来源:
大气降水 市区年平均降水量为 510.7毫米,除蒸发掉一部分外,大部渗入地下基岩裂缝及泥砂中,成为地下潜水。每年大气自然降水的补给约为5 148万吨。
基岩裂隙潜水 基岩裂缝孔隙中的潜水,一方面下降成泉的形式泄流于山前的沟谷中,汇成小溪,补给该层潜水;另一方面沿着基岩的节理裂缝方向补给该层潜水。每年平均可补给水量约为4 873万吨。
地表水 在多雨洪水期间,松花江的水位高于沿江一带的潜水,使潜水倒流,能够补给地下水。枯水季节,潜水水位标高为76~79米,而松花江这时的水位却低于75米,潜水则又补给江水。年平均补给量约9 360万吨。
潜流补给 由于地层含水量厚,江水水深仅4~5米,江底潜流与地形坡度一致,即东西向,平行于松花江。所以从上流来的潜流,即补充于第四纪冲积层的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