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工程地质 按黑龙江工程地质分区,佳木斯市属三江平原沉降带工程地质区。根据地貌、岩性,可划分为若干工程地质小区,自南至北是:
南部丘陵火山岩工程地质小区。海拔 200~350米,相对高差为70~170米。中生代地层以中酸性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为主,厚度大,弱风化或中等风化,承载力大。其新生代第三纪的玄武岩是沿断裂带的裂隙中喷发而来,带状节理发育,岩石较致密坚硬。该区无不良工程物理地质现象,可修建各类建筑物。
山前台地亚粘土夹碎石工程地质小区。分布于低山丘陵区前缘,海拔120~140米,相对高差为40~60米之间,其上有残丘零星分布,边沿部位冲沟发育。亚粘土呈紫红、褐黄色,硬塑厚度达到10~30米,岩相变化大,下部基岩起伏大。
松花江一级阶地亚粘土工程地质小区。分布于漫滩的后缘,海拔 83~110米。亚粘土呈棕黄色、黄褐色、黄土状,节理发育,含铁猛结核及少量砾石, 局部夹砂层透明体, 总厚度为5~20米。 本区域亚粘土一般为硬型,中密,承载力较高。但其上局部有沼泽相轻亚粘土,软塑,承载力低。中国人民解放军二二四医院以南地带,即为此类。下中基岩起伏较大,不宜修建一、二类建筑物;必须建设时,应采取相应措施。
松花江漫滩中细砂、砂砾石工程地质小区。呈东西带状分布,宽约6~8公里,地势平坦,具二元结构,上部为黄褐色亚粘土,下部为中细砂、砂砾石,厚度大,且稳定,地层承载力大,工程地质条件较好,适宜修建各种类型的建筑物。市区主要厂矿企业分布此区,特别是80年代以来,各类建筑物拔地而起,地基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本区至目前为止,尚未发现地面沉降、塌陷、滑坡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
4—10月份佳木斯市区地下水位 表1—2
随着季节的不同,地下水位也有所升降。夏季降水多,水位随之上升;冬季枯雨期间,水
位也即下降。
地耐压力。因地质不同,耐压力也不尽相同。市区西南部,地的耐压力为1.7~2公斤/平方厘米,只有纺织印染厂一带为 1.2公斤/平方厘米。东部和北部各点的耐压力相差较大,平均为 1~2.2公斤/平方厘米。松江砖厂、铁路机务段一带为2.2公斤/平方厘米。铜网厂南至工农居住小区一带为 1公斤/平方厘米。旧市区的地耐压力为1~2.2公斤/平方厘米。和平街中段、长安路与通江街的交叉处为2~2.2公斤/平方厘米。东西南岗的地耐压力大,除农机水源及林业设计院一带以外,地耐压力为1.6~1.9公斤/平方厘米以上。市区南侧低山丘陵地带,如工学院、中医药学校地下水位较高,修建筑物时需作地下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