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四季气候特点
第三章 气候
第一节 四季气候特点
佳木斯地理位置在东经129°61′~130°33′、北纬46°31′~46°52′之间,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冬季受极地冷气团的影响,冬季漫长,气候寒冷;夏季温热多雨;春季风大,降水少;秋季气候凉爽。近半个世纪,气温稍升高,降水稍减少。
春 季 从4月上旬开始到 5月末,约61天左右.是冬夏的过渡季节。控制冬季的极地冷气团减弱,强大的蒙古高压明显减弱。气温开始回升,日平均气温上升到0℃以上。前春(4月份)是麦播期,4月上、中旬日平均气温在0~7℃, 是小麦播种最佳期(3月下旬地表解冻,开始麦播)。后春(5月份)是大田播种期(4月下旬,开始大田播种。) 受蒙古低压和贝加尔湖低压影响,常出现西南大风转偏西大风,风力达6~7级,最大风力达8级。最大风速为35.5米/秒(1957年5月 8日)。春季降水少,湿度小、蒸发量大,气候干燥。春季是防火的重要季节,平均降水量为65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3%。
夏 季 从6月上旬开始到8月末,约92天左右,受热带气团带来大量的暖湿空气影响,降雨增加,形成雨季,降雨主要集中在7月下旬到8月下旬。一些年份受河套气旋、华北气旋和台风影响,会产生大范围的大雨和暴雨。夏季是防汛、防洪的重要季节。 夏季平均降雨为32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 63%。夏季平均气温在 17~22℃,6月下旬到8月中旬最热,日平均气温高于20℃。极端最高气温达38.1℃(1982年7月8日),形成夏季温热多雨气候。当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时,又会形成高温少雨天气。
秋 季 从9月上旬开始到10月末,约 61天左右,是夏冬的过渡季节。热带气团减弱,气温开始下降,一般9月下旬出现早霜,日平均气温仍高于0℃,降水也迅速减少。后秋(10月份)受强冷空气影响,气温急剧下降,最低气温可降到0℃ 以下,农作物将受到冻害。后秋可出现雨夹雪天气,秋季平均降水量为89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7%,秋季降水多于春季,气温高于春季。
冬 季 从11月上旬开始到次年3月末,约151天左右。受极地大气团影响,气温低,气候寒冷,日平均气温低于0℃,平均最低气温在-11~25℃。平均降雪量为37毫米,仅占全年降水量的7%。降雪量最多的年份有:1955年、1957年、1967年、1972年,降雪量在59~80毫米。
初冬(11月份),大地开始结冻,气温很低,日平均气温在-1~-12℃。
隆冬(12月~2月),极地冷气团大举南下, 强大的蒙古高压控制佳木斯地区,气温最低,日平均气温在-13~-23℃。1月份日平均气温低于 -19℃,极端最低气温达到-41.1℃(1970年1月3日)。
晚冬(3月份),极地冷气团开始减弱,气温逐渐回升,日平均气温仍低于0℃,最低达-13℃。3月上旬冰雪开始融化,地表土壤在3月下旬开始解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