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气温 佳木斯市年平均气温为2.9℃,最高年平均气温为 5℃(1990年),最低年平均气温为1.1℃(1969年)变差 3.9℃。气温变化的特点是:7月份以前气温逐月上升,7月份以后气温逐月下降。春季气温上升快,3月上旬,冰雪开始融化,土壤在3月下旬开始解冻。4月4日前后能稳定地通过0℃,4月19日左右可稳定的通过5℃,5月11日前后能稳定地通过10℃。全年有 7个月(4—10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6、7、8月份气温变化较少。7月份是全年气温最高时期,平均在22.2℃。9月份进入秋季,气温下降迅速,变幅也较大,月平均气温为13.8℃。9月22日前后有初霜。10月平均气温为5.1℃,10月底开始结冰,夜冻昼融。11月8日前后大地开始封冻,进入冬季,12月份平均气温为-16.2℃,冻土深度可达1.2米。冬季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为-19.3℃,冬夏气温相差41.5 ℃。日温差春秋季节最大,夏季最小。夏季日温差平均为9~13℃,最大的日温差超28℃。
市区南部低山丘陵区,地势较高,平均海拔高度为300米,气温年平均为3℃;北部沿江平原地势较低,平均海拔高度为80米,气温年平均为3.2℃,南北相差为0.2℃。
1961—1989年平均气温表℃ 表1—8
春季气温平均为4.3℃,夏季为20.4℃,秋季为9.5℃,冬季为-14.7℃。
气温极值:夏季极端最高气温为38.1℃,出现在1982年7月8日;冬季极端气温最低为-41.1℃,出现在1970年1月3日。
全年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1990年,为5℃,比历年平均气温高2.1℃;全年平均最低气温出现在1969年,为1.1℃,比历年平均气温低1.8℃。
夏季气温高于30℃的连续时间最长的为15天,出现在1949年的7月30日至8月13日;超过30℃的总日数最多的为42天,出现在1949年。
冬季气温低于-30℃的连续时间最长的为15天,出现在1950年的1月1日至 1月15日;于-30℃总日数最多的为35天,出现在1968年冬。
初霜日一般在9月22日,终霜日为次年的 5月16日,无霜期130天左右。南部低山丘陵区初霜一般在9月16日,终霜为次年的5月22日,无霜期为116天左右。初霜日出现最早的年份是1978年,9月7日见霜;最晚的则是1956年,10月 8日开始降霜。最早和最晚相差一个月。终霜日最早的是1976年4月26日;最晚的是1955年6月 9日才终霜,相差43天。无霜期最长的年份是1983年,长达159天;无霜期最短的年份是1973年,仅有106天。最长和最短相差53天。
积温状况,市区稳定通过0℃的初日,一般在4月4日;稳定通过0℃的终日,在10月27日,初日、终日之间总的天数为207天。期间平均积温为3 037℃。积温最多的年份是1975年,积温为3 370℃;最少的年份是1969年,积温2 789℃。稳定通过5℃的初日是在4月19日,终日在10月14日。初、终日间隔天数为179天,年平均积温为 2 935℃。 积温最多的年份是1975年,为2 774℃;最少的积温年份是1969年,为2 630℃。稳定通过10℃的初日是在5月11日,终日在9月27日,初、终日间隔为 140天,年平均积温为2 590℃。最多积温年份是1982年,为3 029℃;最少是1969年,积温为2 165℃。
年积温量,直接影响农业收成的丰歉。1969年,年积温为 2 165℃,积温最少,粮食歉收,亩产平均不到50公斤。1975、1982年,年积温分别为2 774℃和3 029℃,粮食产量得到特大丰收,亩产超过140公斤,是高产年份。
1951—1989年市区平均气温 表1—9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