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低温冷害

第六节 低温冷害



  市郊自1951—1981年的32年中有11个年份发生低温冷害,平均每两年半出现一次。低温冷害对作物的生长造成危害,其中夏季6—8月的冷害对农作物的影响严重,粮豆减产,平均亩产86.5公斤,比正常年平均亩产110公斤减少21.4%。

  1969年全年低温,年平均温度仅 1.1℃,是年平均温度最低的一年。 生长季节积温只有2 165℃,比历年平均值少425℃。冷害严重,粮食欠产,产量较低,仅次于1960年。

  1972年,农作物生长季节≥10℃积温只有2 322.9℃,比平均值少267℃。这年6和8月份平均气温之和只有37℃,比平均值少2.5℃。初霜期9月11日,比平均初霜期早10天。当年全市粮豆平均亩产只有91公斤。

  1981年农作物生长季节积温较少,只有2 439℃,比平均值少151℃。当年的6月和8月平均气温只有36.7℃,比平均值少2.8℃,形成气温最低的冷害。当年粮豆平均亩产量只有 75公斤。

  低温冷害的另一灾害是寒潮(日平均在24小时内降温10℃以上,同时最高气温降至5℃以下)。1951—1989年共出现41次寒潮,平均每年基本上出现 1次。出现寒潮最多的月份是11月,依次是10、12、和4、3、2、1月。5月和9月较少,6—8月无寒潮。寒潮出现最多的是60年代,最少的是80年代。

  寒潮对农业生产危害很大。1987年 4月下旬,一次寒潮的袭来,使郊区塑料大棚里的瓜菜秧苗受到严重冻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