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永红区
第四节 永红区
永红区位于市区西部,东以德祥街为界与向阳区毗邻;西至玛钢厂与郊区长青乡连接;南起桥北路至西南万发屯,北到松花江岸。总面积36平方公里。
永红区为佳木斯市的一个老区,清末设东兴镇即在本区。设市后,属康德、城西两个区。解放后,改为三区和一区。1947年合并称一区。以后,几经撤销、恢复、更名,直到1980年才划定现行区域。下辖长安、建设、佳西、友谊4个街道办事处,72个居民委员会。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13普查,总户数为41 044 户、151 300人。其中男性76 396人。有17个民族,其中汉族144 762人,占总人13的95.7%;回族2 333人,满族2 105人,朝鲜族1 781人,赫哲族118 人,蒙古族99人,锡伯族54人,土家族11人,10人以下的少数民族有壮、俄罗斯、达斡尔、侗、白、彝、高山、鄂伦春、苗族等。人13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 203人。
永红区是佳木斯新兴的西工业区。座落在区内的省、市属较大型的工厂企业有佳木斯纺织印染厂、黑龙江友谊糖厂、佳木斯啤酒厂、佳木斯亚麻有限公司、佳木斯化学制药厂、佳木斯煤矿机械厂、黑龙江锻压机床厂、佳木斯铝厂、佳木斯木材综合加工厂、佳木斯北方机械制造厂、佳木斯经编印染厂、佳木斯橡胶厂、佳木斯市旭光纺织公司。商业企业有市蔬菜公司、市果品公司、西菜市大型农贸市场和新辟的6处农贸市场及3处蔬菜果品批发中心。
1983年仅有区街企业6家,1989年发展到52家,固定资产由不足百万元增加到4 300万元,开发出40余个新项目和50多种新产品。由过去的“修、配、补”初步发展成为有机械、轻工、家具、建安、铸造、纺织、运输、商业、服务、饮食业等 10个行业。1989年总收入7 675万元,实现利税630万元。个体工商户由1984年的450户发展到1 670户。市场成交额4 750万元,比1984年增长近2.7倍。
永红区既是全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大中型工厂较集中的工业区,又是居民散居、城郊结合的城市边缘地区。由于历史条件,城区建设起步较晚。过去曾以垃圾多、土路多、条件差而被称为“西大屯”。进入80年代,居民群众行路难、入厕难、排水难等问题基本解决。解放前仅有10余条街道、29条胡同,1989年发展到101条,总面积70.9 万平方米。其中友谊路、红旗路、长青路、跃进路等柏油路、水泥路、块石路56条,砂石路12条,土路33条。长安路、红旗路和友谊路由原来的单行路扩建为快慢车和人行 3排并行路。解放路俗称“北大壕”,现已铺成14米宽的柏油路。长安路立交桥是全市最大的立交桥。红旗路向北延伸。直跨松花江公路大桥,与哈萝公路相接。解放路南侧原是破烂不堪的民房,北侧是工厂的空地。1983年后,相继建起5~7层大楼7栋。长达6公里的友谊路两侧,原来多为平房和菜田,现已被一栋栋新的高楼所代替。新建的铁西小区,系旧城改造。佳西小区及德祥、保卫、长安、长青等主要街道两侧,楼群耸立。纺织印染厂、友谊糖厂、亚麻公司、北方机械厂和煤矿机械厂等厂区和生活区,经建设和改造,面貌一新。区内有生产绿地、公用绿地和防护绿地91 850平方米;28条主要街道两侧绿树成荫。全区植树 24万株,种植花草6 000平方米,建造花坛2 700个,园林小景374处。区内建成花园式工厂和单位30个,净、美、绿化区6个。1984年以后,修建下水管道12 000延长米,覆盖面达到 40%。全区实现垃圾容器化、清运机械化,保洁面积扩大到110万平方米,有95%的居民委实现垃圾日产日清。连续5年被评为省级卫生先进区。
永红区属3所中学和11所小学,在校学生11 662人,教职员工707人;企业办中学 3所,小学3所。1985年后,相继投资150余万元,改善办学条件,学校校容校貌发生明显变化。计有省级规范化学校3所,市级规范化学校4所。小学合格率98%。中学在全市统考中及格率全部达到规定标准,并在全市首先成为无薄弱初中区。各类幼儿园、学前班,从1984年的 6个发展到90个。1986年投资130万元,建成总面积3 100平方米的永红幼儿园,在设施和教学条件上都是省内一流的。全区儿童入园(班)率达到98.6%,学前教育基本普及。从1985年起,连续 3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幼教工作先进集体。1989年被国家教委授予全国幼教工作先进市区称号。
区内的佳木斯医学院附属医院是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最大的综合性教学医院,也是省内东部地区医学教育、疾病防治、医学科研中心。区内还有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站、区级及企业医疗机构18个。1989年,全区食品卫生合格率达到93%,传染病发病率比上年下降13.4%,人口出生率控制在6.1‰,计划生育率为99.7%。
全区现有文化活动中心1个,街道文化站4个,56个委图书室和青少年之家,已形成以区、街、委三级文化网为主线,以3个小文化区为框架,以100多个个体文化场所为补充的城区文化格局。 1983年建立区文化馆以后,先后举办书法、音乐、舞蹈、文学创作、京剧和美术等123期学习班,参加学习的近6 000人次。区内还有100多处个体书店、台球室、电子游戏室,每天都有万余人次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