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建置沿革
第一节 建置沿革
富锦是赫哲语富克锦的谐音,汉语“岗”的意思。上街基乡大屯西古城和永福乡太和村一带,距今大约三千年前就有人类活动,是赫哲族休养生息的地方。公元 907年,辽王朝从依兰到黑龙江口一带设五国部管辖这一地区。“五国城”之第四城奥里米部位于今绥滨县境内,与今富锦隔江相望。1409年(明永乐七年),在黑龙江入海13特林地方设奴儿干都司,管辖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 清政府入关以后, 富锦先后为宁古塔和吉林将军管辖。1882年(光绪八年)设富克锦协领,街址设在今嘎尔当屯,由三姓副都统直辖。 1890年(光绪十六年)开放官荒,汉民渐聚,人烟增多。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在拉哈苏苏 (今同江)设立临江州,同时设立巡检。1909年(宣统元年)设富锦县。1932年 6月,日军侵占富锦。沦陷时期,富锦既是松花江下游日伪统治的战略重镇,又是抗日联军活动的基地之一。1945年 8月12日,苏联红军进军东北,富锦解放。同年1o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江人民自治军接收富锦,12月7日富锦县政府宣告成立。1946年1月于富锦成立地区专员公署,同年6月1日撤销。1988年 8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富锦撤县建市。1989年辖镇7个,乡11个,村404个,国营农、林、牧场10处。
富锦建县到1917年,人口近10万。1939年末增至207 263人。1989年有人口 339 841人。其中市镇80 497人,乡(镇)村259 344人。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83 484人,占 24.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9人。出生率为14。2‰,死亡率3.5‰,自然增长率为10.7‰。有20个民族,其中汉族 325 841人,占95.8%;蒙古、回、藏、苗、彝、壮、布依、朝鲜、满、土家、达斡尔、羌、锡伯、俄罗斯、赫哲、珞巴、瑶、鄂伦春等少数民族1.4万人,占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