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自然环境
第二节 自然环境
富锦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松花江下游南岸的三江平原上,介于东经131°25 ′7~133°30′,北纬46°45′~47°37′之间。东西最大距离 162公里,南北最大距离90公里。东北与同江市毗邻,东邻饶河县,南界宝清和集贤县,西同桦川县接壤,西北与绥滨县隔松花江相望。
富锦市属沼泽冲积平原。西部略高,东部较低,北高南低。地貌结构可分为 4种类型:山丘区,西部别拉音山,主峰海拔472.8米;东部乌儿古力山,主峰海拔538.7米,其延伸的二龙山、横头山、对锦山等海拔均在80米以上。漫岗区,主要分布在富廷村、清化村、择林大岗,海拔在65—80米之间,地势较高,多为黑土,适宜种植各种农作物。平原区,分布在大小不等波状起伏的平原,坡降为1/1 000~1/15 000,海拔在 60~65米之间,水分较多,地段多为草甸,土质为黑土或草甸土。低平原区,主要分布在长安、头林、兴隆等乡及漂筏河、松花江沿岸阶地以下漫滩地,海拔小于57—60米之间。
境内分布9条河流。主要有松花江,境内流长84公里,水域面积10.2万亩,最大流量16 400立方米/秒。外七星河(现称新七星河),境内流长183公里,流域面积6 521平方公里,是集贤、友谊、富锦和二九一、建三江等国营农场的排水承泄区。莲花河,是富锦与同江的界河,与常年积水的沼泽相连接,形成沼泽性河流,境内流长36公里。安邦河,是富锦与桦川的界河,河道弯曲、狭窄,发源于双鸭山市,境内流长167公里。
富锦地处北温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2.5℃。春季平均4℃,夏季平均21.8℃,秋季平均 9.1℃,冬季平均-15.3℃。最低气温在1月份,达-35~-37.8℃;最高气温在 7月份,达36~38.1℃。无霜期 129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 524.5毫米。其中春季86.4毫米,占全年16%;夏季295.6毫米,占全年57%;秋季124.5毫米,占全年24%;冬季18毫米,占全年3%。多雨年年降水量640—780毫米;少雨干旱年年降水量 330—450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 487.2小时左右。冰雹出现时间,一般在 5—7月份,多在丘陵山区,对农作物威胁严重。全年平均大风日数为29天,最高达 57天。春季大风日数最多,年平均15天,最大风力9级。
全市土壤有6个类型:暗棕壤,主要分布在山丘地带,占总面积的4%;白浆土,多分布在地势低平、排水不良的岗间洼地,占31%;黑土,分布在沿江平原、低平原岗地,占37%;草甸土,主要分布在低平地带、山间河谷,占13%;沼泽土,分布在山间河谷、七星河沿岸,占15%;其余为河淤土。有易涝土地面积526.5万亩,占总面积的 72.9%。1946—1989年受涝10万亩以上的年份为18年。低温冷害也时有发生,1956—1989年间出现 7次,1969年最为严重,年积温只有2 269.1℃。
富锦自然资源比较丰富。行政区划内的土地总面积8 229平方公里。其中市属面积4 94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60.1%。建三江农场管理局所属3个农场和红兴隆农场管理局的部分生产队面积3 28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9.9%。全市耕地面积为538万亩,占土地面积的43.5%。其中市属耕地325万亩,平均每人占有9.65亩。尚有荒地196万亩有待开发。
据勘探,煤的储量为1 512万吨。此外有大量石料,分布在乌儿古力山、别拉音山。
鱼类主要有鲤鱼、鲫鱼、草鱼等。1989年水产品产量达2 300吨。
境内森林面积为43万亩,其中自然林14万亩,人工林 29万亩,森林覆盖率6.9%。主要树种有柞、桦、榆、椴、松、水曲柳等。
野生药材有295种,其中已利用的达130余种。另外有芦苇9万亩,年蕴藏量5 000万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