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自然环境

第二节 自然环境



  同江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黑龙江与松花江交汇处。地处东经132°18′14″~134°07′21″、北纬47°25′47″~48°07′24″之间。东与抚远县接壤,南邻富锦市、饶河县,西依松花江与绥滨县相望,北隔黑龙江与苏联隔江相对。 境内东西长146公里,南北宽42公里,总面积6 164平方公里(包括6个国营农场)。市辖面积2 39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2万亩。

同江市是由松花江、黑龙江两江冲积形成的低平原,又有外兴安岭余脉形成的少量山地。总地势是西南高,东北低。按地形可分为平原和低山丘陵两大部分,坡降115 000~118 000,地貌组合差异不大。 平原区位于西部松花江南岸,内有莲花河、拉起河流过。有少量天然次生林和零星人工林,土地集中连片。低山丘陵平原区位于中部,黑龙江南岸。全市由南北两部分组成:北部沿黑龙江南岸是低丘陵地带,有街津山、勤得利山、青龙山、额图山,最高海拔626.8米,平均海拔150~200米。南部为平原地带。低平原区在东部,海拔高程45~41米。

同江市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气候干燥,多西北风,江河结冰期达 6个月;夏季短暂,气候炎热多雨,多东南风。 全年平均气温1.7℃。极端最低气温 -40.8℃,极端最高气温36.3℃。无霜期130天左右。年降水量平均502毫米。年平均风速4.1米/秒。日照为2 585小时,大于1O℃的积温2 300~2 400℃。气候总的特点:冬季漫长寒冷,夏季湿热多雨,春季多风少雨,秋季短促,温差变化明显。

  松花江由富锦市入境,向北流经境内长33公里。黑龙江从三江口处由西北从绥滨县入境,流经境内长166公里。主要河流有莲花河、鸭绿河、浓江河、八岔河、别拉洪河等 10余条,有腰屯大泡、莲花泡、十里泡等30余个泡沼。泡泽水净储量0.26亿吨。地下水总储量约 3 236亿立方米,可利用的水709亿立方米。

  土壤类型主要以草甸土、黑土为多,还有暗棕壤、白浆土、沼泽土、泥炭土、水稻土等。

  同江市由于气侯适宜,水源充沛,植物生长茂盛,形成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森林植被主要分布在勤得利山、额图山、街津山、青龙山及低山边缘坡岗地,多为柞、桦、杨、槐为主的次生林。森林草甸植被主要分布在平地稍高的地方、林间空地、岛屿,有柞、桦、杨、丛桦、沼柳、小叶章等。草甸植被分布在平地间歇性积水的地方,以大小叶章为主,生长繁茂;草原化草甸植被主要分布在平原,大多数开垦成耕地。沼泽植被主要分布在东四乡的低洼沼泽地带,常年积水,有三棱草、乌拉草、苔草、漂筏子、苇子、空心柳等。
  同江市地处两条大江汇流的低平原地区,易遭洪涝灾害。据档案记载:1928年 7月中旬后,阴雨连绵,松花江、黑龙江同时暴涨。8月8日凌晨,横江口、三江口两处堤坝开口,县城东、南、西三面方圆百里,一片汪洋。灾民800余户、4 000余人,受灾绝产地 2 500余公顷,房屋倒塌1 700余间。1932年8月上旬,江河泛滥,暴雨成灾,受灾3万余人。解放后,较大灾害6次,尤以1984年为最。 这年7月下旬,黑龙江上游连降暴雨,江水急剧上涨,至8月 24日洪峰超出警戒水位1.98米,比平均海拔高度高8.98米。12个乡镇全部遭受洪水侵袭,水深达2~2.5米,损失共计1 088.5万元。

  经地质部门勘测,境内有锰、铁、铬、铜、镍、锌、钛、钒、镓、铹、砂金等矿藏,但矿化点含量均不够工业开采品位。

  水产资源有16科、73种鱼类,盛产“三花五罗”和鲟、鳇、鲤、鲑、鲢、鲫鱼等。鲟鳇鱼籽、鲑鱼籽远销美国和加拿大等国。自然捕捞水产品每年可达干吨左右。

  全市有林地面积73.4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 20.4%,森林覆盖率为 13.4%。林木蓄积量231万立方米。其中国营林有218万立方米,占总量的94.3%; 集体林13万立方米,占5.7%。在活立木总蓄积中,天然林215万立方米,占97.5%;人工林5.7万立方米,占 2.5%。主要树种有柞、杨、槐、水曲柳等。人工林树种有落叶松、樟子松、杨树和少量红松。

  野生动物主要有鹿、熊、狼、狐、兔、狍、獾、野猪、水獭、黄鼬、麝鼠、猞猁、貉等。野生禽类有野鸡、野鸭、鹌鹑、天鹅、仙鹤、大雁等各种候鸟。

  野生植物有榛子、橡子、山葡萄、山丁子、都柿和各种山野菜以及猴头、蘑菇、黑木耳等菌类。药用植物有刺五加、五味子、桔梗、苍术、柴胡等229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