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建置沿革

第一节 建置沿革



  汤原历史悠久,早在 6 000多年前即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商周以前为肃慎故地;战国为貉地;汉为秽地;后汉、三国时代处夫余、挹娄之间,属寇漫汗国辖地;唐代为黑水靺鞨地;辽代隶东京道黄龙府下辖的五国部盆奴里国;金代隶上京路蒲峪路屯河猛安;元初为辽阳行省开元路辖境,中叶以后属水达达路桃温万户府,桃温万户府址即在今汤原县香兰镇双河村东南1公里处;明代属奴儿干都司屯河卫,后属成讨温卫;清初为宁古塔昂邦章京辖境, 后隶吉林将军治下三姓副都统辖地。 1904年(光绪三十年)8月,清政府于汤旺河荒段设立招垦局,称汤旺河荒务行局,出放官荒,招户开垦。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设立汤原县。先由依兰府辖,后属黑龙江省兴东兵备道节制。民国年间,先隶属于绥兰道,后直属黑龙江省。沦陷时期,归伪三江省管辖,为丙等县。1945年东北解放后,汤原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合江省。1949年 4月,归属松江省。1954年8月,松江省建制撤销,划归黑龙江省合江专员公署。1985年1月,属佳木斯市。 1989年,全县辖镇5个、乡11个(朝鲜族乡1个),街道办事处5个,居民委员会31个,自然村260个。

  全县总人口330 455人,其中男性172 458人,女性157 997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为81.5人。有 20个民族,其中汉族303 884人,占总人口的92%;朝鲜、回、蒙、锡伯、赫哲、壮、苗、鄂伦春、瑶、侗、土家等19个少数民族共26 571人,占总人口的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