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自然环境

第二节 自然环境



  汤原县位于黑龙江省的东北部,三江平原的西部。地处东经129°30′~130°59′、北纬46°30′~47°20′之间。傍濒松花江、汤旺河,侧依小兴安岭,北连鹤岗市,西邻伊春市,东北与萝北县接壤,东与桦川县、南与佳木斯市、西南与依兰县隔江相望。县城距佳木斯市区50公里,距省城哈尔滨市360公里。

汤原县地处小兴安岭东南山麓,北部为小兴安岭余脉,呈马蹄形环绕,东南部为广阔冲积平原,属于三江平原过渡地带,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差异明显。地貌形态,大体可分为山区、丘陵漫岗与低平原3种类型,比例大致为3山1岗6分平原。山地海拔高度200~800米,占总面积的30%;丘陵高度1004200米,占总面积的 16%;平原高度70~95米,占总面积的54%。

  县境东西长112公里,南北宽91公里,总面积4 051.5平方公里。其中省属农场和林业局占地面积为2 454 076亩,占总面积的40.4%;县直辖土地面积为3 623 168亩,占总面积的59.6%。在直辖地域中,耕地1 455 284亩,林地1 022 084亩,荒山112 050亩,草原422 183亩,水域194 330亩,其它417 237亩。人均耕地4.4亩。
小兴安岭的支脉青黑山山脉,为汤原县与伊春市界山。青黑山之尾闾称珠勒卑拉山 (“珠勒”为达斡尔语 “狍子”之意),北起摩天岭,南至汤旺河渠首之大脑袋山,绵延百余公里。县境内海拔600米以上的山峰有9座。其中摩天岭846.3米,为县内最高峰。

境内有大小江河23条,均属松花江水系。 松花江自洼丹河口进入汤原县境,经县区内的7个乡镇。境内流长143公里,流域面积391.7平方公里。发源于小兴安岭南麓的汤旺河,自伊春入汤原县境,蜿蜒东流,境内流长40公里,于汤原县城西南注入松花江。主要河流还有黑金河、格节河、法斯河、阿凌达河、鹤立河等。全县河流总长度801公里,流域面积近4 000平方公里。还有星罗棋布的泡沼、坑塘120个,以荣丰渔场的东风湖为最大,水域面积1 500亩;莲江口镇刘国富泡次之,为1 050亩。

汤原县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盛行西北风,寒冷干燥,极端最低气温摄氏零下38度。年平均气温为2.3度。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2度;最冷月为 1月,平均气温零下20度左右。全县积温自南向北递减,稳定通过零度日期为4月5日,终日10月28日。年积温为2 929.7度;年平均日照2 578小时,无霜期130天左右。年降水量平均为555毫米,日极端降水量为112毫米,最大积雪深度为29厘米。

  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现已探明有铁、锌、铅、砂金、铍、煤、天然气、闪长岩、钾长岩、白云岩、大理岩、石英砂、灰色粘土、硅石、水晶等矿藏资源。

  林业资源有红松、落叶松、樟子松、水曲柳、黄檗、椴、榆、桦、杨、柞等。深山密林中有梅花鹿、马鹿、獐、狍、熊、野猪、猞猁、獾、紫貂、水獭、貉、丹顶鹤、飞龙、雉、松鼠等野生动物,偶尔尚可见几尽绝迹的东北虎的踪迹。盛产猴头、木耳、蘑菇等山珍以及蕨菜、黄瓜香、刺嫩芽、黄花菜等山野菜。山野果有榛子、橡子、核桃、松籽、猕猴桃、山葡萄等。山区中药材,现已采集利用的 180多种。其中动物药材有田鸡、蟾蜍、鹿茸、鹿鞭等。植物类有人参、黄芪、刺五加、桔梗、百合、满山红等。山区还有椴树、苕条、冰凌花、黄檗等蜜源植物30多万亩,有苕、柳等野生条类 2 000吨以上。松花江及汤旺河沿岸的沼泽草甸上,生着茂密的小叶章、牛鞭草、乌拉草和苔草,品质优良,适宜牧养草食家畜,且可做造纸、建房的原料。

  汤原县依山傍水,茂密的原始森林吸引着大批省内外游客。大亮子河森林公园座落于县城北部约50公里的莽莽群山中,1987年利用外资辟建,面积107 565亩.主景为稀有的红松原始林,有四人环抱的东北巨树大青杨,其它景区有了望塔、抗联密营、卧虎砬子,白桦林、秋季五花山和冬季雪景。在县城西北山麓,有抗日英雄夏云杰的墓碑。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旱、涝、洪水、大风、冰雹、霜冻及虫害等。据资料分析,县内有12年一大旱,3年一小旱之周期。 沿江地带常因连雨而出现涝象。有大小涝洼区13处,易涝面积30万亩。近年已基本得到治理。汤原县系黑龙江省大雨、暴雨中心地带。特别是汛期,松花江和汤旺河溢洪为患,地毁房塌,历史多有记载。1960年8月下旬,由于连降暴雨,松花江水猛涨,莲江口段洪峰高达80.63米,超过历史最高水位。28日凌晨,江堤决口,有15个村屯被淹,冲毁庄稼 12万余亩,泡塌房屋2 400间,有9人丧生,溺死畜禽不计其数。沿江平原地带 7、8月间时有龙卷风发生,殃及之处为害惨重。春末夏初,山地与迎风坡常遇冰雹。1984年5月27日下午 3—5时,莲江口镇及裕德乡遭受特大冰雹袭击。冰雹最大直径 7.5厘米,平均降雹厚度18.5厘米。低温、冷害出现较频,常伴随夏涝、秋涝同时发生,严重影响农业生产。西部、北部山区及半山区初霜较早,历史上最早的初霜为 9月10日。一些乡镇还程度不同的发生过夜盗虫、草地螟等病虫害。汤原县为黑龙江省重点地震监视区,近年微震时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