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经济建设

第三节 经济建设



  新中国建立前,汤原县战祸频仍,经济萧索,人民生活十分贫困。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励精图治,致力振兴,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农 业 汤原县虽以农业立县,但由于天灾人祸,农业长期徘徊不前。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大兴水利,广用科技,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1989年在遭受历史上罕见的干旱、低温、冰雹多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仍然夺得了好收成。农业总产值达到10 363万元,是1979年的2.12倍。粮豆薯总产量169 667吨,是1979年的 1.87倍。其中水稻78 857吨,比1979年增长近1倍。人均产粮621公斤,比1979年增加0.83倍。交售商品粮45 591吨,比1979年多交售1 531吨。生产烤烟2 251吨,是1979年的 171倍;甜菜22 229吨,是1979年的4.6倍;蔬菜27 312 吨;瓜类8 706吨。养鱼水面由1979年的1 500亩,发展到25 182亩,增长15.8倍;产鱼1 687吨,比1979年增长10倍。畜牧业生产有较大发展。 1989年,大牲畜存栏23 418 头,其中奶牛2 570头;生猪存栏57 789头,羊19 967只。1989年底有林地面积1 102.2 万亩。(内有母树林34 125亩),林木覆盖率27.9%。 其中天然林面积528 255亩,经济林面积27 370亩。当年造林38 700亩。 林木总蓄积量343.1万立方米,其中天然林蓄积量为302.3万立方米。当年采伐17 326立方米(人工林5 697立方米),产值453万元。

  工 业 新中国建立前,汤原县仅有粮米加工等手工作坊,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成以建材工业为重点,门类比较齐全的地方工业。1989年,工业企业已发展到164个,其中全民所有制40个,集体所有制124个。 主要工业有:金属采选、造纸、建筑材料、机械、食品、饲料、塑料、电力、皮革皮毛、家具制造、木材加工、印刷等行业。主要产品有塑料中空板、牙签、大理石、水泥、机制纸、白酒、剪板机、纸箱、黄金、电石、纺织机件、暖气片等百余种。其中皮革制品和白桦木牙签远销美国、日本、香港等11个国家和地区。198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 332万元,是1979年 2.76倍。轻重工业比重为59:41。年末职工总数为14 583人,固定资产净值为9 227万元,是1979 年1 900万元的 4.86倍。由于企业经营管理加强,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已有塑料中空板、三宝酒、水田刀等9个产品获得省级以上优质产品奖。

  交通邮电 哈萝公路、绥佳铁路、佳鹤铁路贯通全境。松花江由境内蜿蜒东流,形成以哈萝公路为骨干,铁路、公路、水路紧密衔接的交通网络。由哈尔滨至萝北的国家公路穿越境内107公里。县乡间公路11条,长258.1公里;林区专用公路有3条,长248公里。1989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613.1公里。拥有客货车2 424台,(其中货车1 601 台,客车322台,其它机动车辆214台),是1979年207辆的11.7倍。全社会公路客运量113.1万人次,比1979年增加 6万人次;年客运周转量1 509.3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43.3万吨,是1979 年2.5倍;货运周转量3 052.3万吨公里,是1979年的 8.2倍。公路建设在全省一直保持领先地位,干线完好率达到83.6%,地方道路平均完好率78%。1989年获得省政府颁发的公路干线“好路杯”,被评为全省公路建设先进县。绥佳铁路纵贯境内,营业里程122.7公里。区间大小车站11个,每天有 13对客运列车通过,运送旅客约一万人次。年接发货25 378车,约 150万吨。松花江上航运近年逐渐复兴。松花江沿岸有大小码头14座,莲江口镇有3座,转运煤炭和粮食。 县城东郊松花江沿岸正在修建的吞吐量3万吨的码头即将投入使用。

  全县有邮电局1处、支局5处、邮电所11处、代办所 1处。1982年,县城内电话实现自动化,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 000 门,自动话机1 461部,电话杆路总长度240公里,明线路总长度486.5公里。乡、镇电话已有9个实现自动化,农村电话交换机容量达1 620 门,其中自动式1 110门。电信设备逐步更新,对外联系迅速方便。全县邮路总长度165 公里。1989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额149万元,比1979年增长2.34倍。报刊累计发行321.97万份。

  商贸金融 1989年,全县共有国营、集体、个体批发零售网点1 867个,从业人员8 008人,是1979年3 101人的 2.6倍。1989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9 056.5万元,比1979年6 056万元增长2.1倍。农村集市贸易成交额 905万元。全年外贸出口商品收购总值1 972.6万元,出口商品品种有大豆、豆饼碎、豆粕、松籽、白瓜籽、劳保手套、牙签等十几种。

  金融机构有人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 共有办事处、 储蓄所、营业所(信用社)、信贷部等网点73个,职工630人。1989年总营业额33 698万元。

  1989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517元,比1978年提高 3倍;职工人均工资1 455元,比1978年
提高1.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