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自然环境

第二节 自然环境



  桦南地处完达山西麓,松花江下游,位于三江平原第五区。东与双鸭山市、宝清县毗邻,南以倭肯河为界与勃利县相望,西与依兰县接壤,北邻佳木斯市和桦川县。处于北纬45°57′—46°37′、东经129°55′~131°16′之间。县境东西长130公里,南北宽 73公里。总面积4412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为2 070平方公里,占47%;丘陵667平方公里,占15.1%;平原1 333平方公里,占30.2%;低洼易涝地区342平方公里,占7.7%。

  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有40多座。最高点为七星砬子峰,海拔852米;最低点在西南部八虎力河汇入倭肯河地带,海拔106米。境内有 4条主要河流,总长度514公里,其中倭肯河流经本县内长60公里。水域面积2 848公顷。

  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倾斜,东部和北部为低山丘陵区,西部和南部为低洼平原区,中部为丘陵漫岗区。

  桦南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7℃,最低气温-38.6℃,最高气温35.6℃,年温差42℃。 每年的初霜期一般在9月下旬,终霜在次年 5月上旬,无霜期125—130天。年降水量平均550毫米,年最低降水量278.7毫米。年日照时数2 343小时。年平均风速4.3米/秒,平均大风日数为 48天。年蒸发量1 35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68%。春季回暖快,降水少,风力大,蒸发迅速,易发生旱象;夏季多雨,气温高,风力弱;秋季降温急剧;冬季寒冷漫长,大风多,降水少。

  土壤共有6个土类、21个亚类。6个土类是暗棕壤、白浆土、黑土、草甸土、沼泽土和水稻土。

  境内植被种类和分布,呈现不同的植物群落。森林植被是以柞桦为主的天然次生林,主要分布在东部山地。国营林场周围低山,大部分为针叶人工林覆盖。主要树种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和红皮云杉等。荒山和林缘的木本植被,主要有榛子和胡枝子等灌木。草甸植被主要分布于西部和南部。草本类有冬瓜、草桦、沿柳、夹叶章、万年蒿、小叶章、乌苏里苔草等。沼泽植被主要有乌拉草、小叶章、地榆、小白花、驴蹄草等。水生植被有水木贼、黑三棱、金鱼藻、水兰花菜等。

  自然灾害主要有低温冷害、旱涝灾害、大风灾害和水土流失 4种。新中国成立后,发生低温冷害的年份有1951年、1957年、1960年、1964年、1969年、1972年、1974年、1981年、1987年共9年。出现的机率为23.5%。一般3—5年发生一次。在这9个低温冷害年里,除一平年外,有8个歉收年,占总歉年的87.5%。旱涝灾害共发生 12次,机率为35.3%、大风灾害为经常性灾害,每年平均出现48次。历年中最大风速为.40米/秒。受风害面积 21.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1.1%,每年风蚀表土约87万立方米。水土流失面积达62.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1.8%,每年流失表土208.3万吨。较大的冲刷沟590 条,每年侵蚀耕地100多亩。

  土地资源县属土地面积66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86.7万亩,林地面积 129.8万亩,荒地面积47万亩,水域面积13.7万亩。

  矿产资源现已查明有煤、铁、钛、砂金、铍、铌、钽、大理岩、粘土、蛇纹岩等几十种。已开矿28处。石头河子镇七道沟金矿是国家的主要采金矿区之一。

  森林资源现有活立木蓄积量297万立方米,其中天然林蓄积量220万立方米,占74.1%;已成人工林蓄积量72万立方米,占24.2%;疏林蓄积量5万立方米,占1.7%。主要树种有红松、樟子松、落叶松、水曲柳、椴树、柞树等,野生动物有马鹿、狍子、黄鼬、环颈雉等。1982年曾在境内的七星砬子和孟家岗林区发现过东北虎。鱼类共有10科37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鲤科鱼类达24种,占65%。

  野生植物已开发利用的有 120种,主要有山野菜、山果、条杆等。野生药材主要有刺五加、黄檗、五味子、桔梗、龙胆草、苍术、人参、天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