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文教卫生
第五节 文教卫生
教 育 新中国成立前,全县仅有小学16所,教师 32人,学生613人。1989年,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09所。普通中学11所,在校生4 124人,比1978年增加36.8%;小学89所,在校生8 445人,比1978年增加 9.1%。教职员工共1 075名,比1978年增加38%。各小学均建立了幼儿辅导班。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99.7%,教育普及率98.3%。成人教育脱盲率85.5%。
科学技术 1989年,全县有综合研究所、农业科研所、农机科研所、东北黑蜂研究所等科研机构4个。有各种学会14个,成员2 400人。有科技人员2 985人,其中获得高级职称的 29人,中级职称的416人,初级职称的2 540人。1987年以来,举办各种学术讨论会 5次,开办各类科技学习班130余期,为科研生产单位提供信息资料3 000多份,征集和交流学术论文 330篇,完成实验示范项目21项。仅推广农业技术项目,就增加产值240万元。
文 化 县城有影剧院、文化馆和工人俱乐部。全县有电影放映点21个,乡镇文化站11个,村文化室82个。县图书馆建筑面积450平方米,藏书3.5万册。有乡(镇)广播站11个,村广播室50个,广播喇叭4 800只,入户率为56.5%,广播覆盖率为 78%。1982年建立电视转播台。1985年建电视台,发射彩色电视信号,电视覆盖率达61%。
医疗卫生 1945年,县医院只有医护人员4名,病床4张。新中国成立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很快。至1989年有县人民医院、中医院、乡镇卫生院11所,村级卫生所86个,形成以县级医疗技术指导为中心的县、乡、村三级医疗防治网。有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站、结核病防治所、药品检验所和卫生干部进修学校等。全县拥有病床247张,医疗卫生人员301人,平均每万人拥有病床39张,医疗卫生人员48名。医疗器械不断更新,地方病及传染病防治收到显著效果。天花、白喉、破伤风、小儿麻痹等已无发生。地甲病、克山病、大骨节病、布鲁氏菌病等基本得到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3.58‰。
体 育 1980年建县体育运动场。全县计有小型田径运动场25处,篮球场 137个。1975年建成饶河县少年儿童业余体校以来,先后向上级输送速滑、篮球、田径、跳伞等运动员25人。其中吕树海已成为国家队专业速滑运动员,在全国比赛中14次破全国纪录,24次获全国冠军,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优秀运动员、全国冰雪十佳运动员。张明秋、王孝良、王德利在全国和全省比赛中均曾多次获得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