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在业人口

第二节 在业人口



  1990年,全市在业人口有345 546人,占劳动年龄人口总数的78.44%。比1982年增加76 738人,增长 28.55%,低于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在业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下降3.08个百分点。

  在业人口的主体是职工。1989年,全市共有职工307 309人,占在业人口的87.3%,比1980年增加43.9%,是1949年职工总数的32.55倍。城镇个体劳动者,50年代初期,每年平均为4 400人左右,从1956年以后,人数逐年减少,至1978年只剩 460人。进入80年代,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迅速发展,个体劳动者大量增加。 至1989年共有10 536人,占在业人口的2.99%,比1979年增加10 328人,是1949年的2.27倍。1989年郊区有农村劳动力34 181人,占全市在业人口的9.71%,比1979年增长2.1%,是1958年的1.76倍。

市区历年在业人口
  表4—25 单位:人






  在业人口的年龄构成 1990年,在业人口为 345 546人,其中 15~24岁为 82 153人,占23.77%;25~34岁为 131 381人,占38.02%;35~54岁 118 689人,占 34.35%;55岁以上13 323人,占3.86%,比1982年同年龄组分别下降9.02和增加4.95、4.03、0.04个百分点。

  在业人口的行业构成 1990年,全市从事第三产业的134 384人,占在业人口38.89%,比1982年上升6.13%。属于第三产业的10个行业中,人数最多的是商业、供销、物资和饮食服务业,共有46 493人,占第三产业在业人口的34.6%。教育、文化、医药卫生、体育和科学研究事业等,共有25 486人,占18.97%。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共22 662人,占16.86%。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共有21 166人,占15.75%。房地产管理、公用事业和咨询服务业为14 047人,占10.45%。金融保险业3 638人,占2.71%。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比重相对下降。从事第一产业农、林、牧、副、渔的有44 684人,占在业人口的 12.93%,比1982年下降0.98%。从事第二产业工业的有166 476人,占在业人口的48.18%,比第三次人口普查时下降5.15个百分点。

  在业人口性别构成 1990年在业人口中,男性200 017人,占在业人口57.88%;女性145 529人,占42.12%。性别比为137.4,比1982年增加1.1个百分点。在12个行业中,有8个行业男多女少。其性别比分别为:交通邮电业308.37,建筑业307.21,农、林、牧、渔业274.31,地质普查和勘探业237.21,国家机关、政党和社会团体234.2, 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164.74,工业114.27,公用事业和咨询服务110.54。其它 4个行业女多于男,性别比分别为:金融保险业94.03,商业和服务业85.11,教育、文化、艺术、卫生和新闻事业69.49。

  在业人口中脑力劳动者逐步增加。1990年从事脑力劳动的92 832人,占在业人口总数的26.86%,比1982年多34 851人,比重上升5.3%。

1990年7月1日市区职业人员分类
  表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