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苗圃

第四节 苗圃



  市区现有市苗圃、铁路苗圃和柳树岛苗圃 3块。占地面积共计79公顷,年出圃苗木80余万株。此外有园林花卉苗圃1处,企事业自办花卉苗圃 5处,占地面积5公顷,年出面草本花卉约30万株。

市苗圃 市内第一处苗圃建于1937年,占地面积 6公顷。俗称东苗圃,今改为胜利公园。1940年,伪市公署在西郊征地40公顷,开辟第二苗圃,称西苗圃。育苗品种以榆、杨树为最多,柳树、棠槭、水曲柳次之,并有部分灌木花卉树。1945年解放后,西苗圃弃管,苗地多被农户改为农田,或长年荒芜。1950年,西苗圃南部划给民政部门建为烈士陵园,北部小规模地恢复苗木生产。到1957年育苗面积增至18公顷。1958年,西苗圃划给佳木斯纺织厂,改为菜地。市政府另在四丰山无偿平调和平大队农田100公顷,建立新苗圃。经营3年,先后育苗28公顷,栽植部分果树。1963年纠正“平调风”时,全部退赔返还给农民。同时,收回西苗圃土地,恢复苗木生产,育苗面积为35公顷。70年代以后,除继续培育传统树种外,新增北京杨、龙须柳、樟子松、杜松等10余个新品种,并引进日本绣线菊、樱花、南蛇藤、山梅花等20多个花灌树种。到1989年圃内苗木已近50种,年出圃苗木约30万株,成为市区绿化育苗的主要基地。

  铁路苗圃 位于市区东南部,占地面积27公顷,1950年建圃,培育乔灌木10余种,在圃苗木250万株,平均年出圃树苗80万株。1965年以后,各项建设先后占去苗地 13公顷,尚有14公顷。1989年生产苗木以杨、柳、榆为主,兼有少量松、柏及灌木花卉,在圃苗木约150万株。

柳树岛苗圃 建于1979年,初由市苗圃在岛上开荒20公顷,培育树苗,称为第二苗圃。1984年柳树岛管理处成立,相随改变隶属关系。苗圃育苗面积已达 40公顷,在圃苗木约200万株。1985年,松花江发生洪水,岛上部分区域被水淹没,树苗损失三分之一。翌年,柳树岛管理处将市水产站青年农场占用土地收回30公顷,改建为苗圃。原苗圃保存下来的大苗形成林地。到1989年,柳树岛苗圃先后累计育出成苗 100余万株,就岛栽植成片林百余公顷,年平均出圃树苗10万株,草木花卉2万株。

花 圃 1983年,市园林管理部门为适应城市绿化、美化需要,在杏林湖公园内划出土地2公顷建立花圃。1985年首批出圃草本花卉2万株,以后引进五色草、一串红、小丽花、荷兰菊等20多个观赏价值较高的新品种。到1989年,园林花圃已有花卉品种50多个,年出圃花苗12万株,其中用于公园、街道绿化、美化的占70%,供应花卉市场的占30%。

  此外,纺织印染厂、造纸厂、农垦科学院、农业学校、煤机厂等单位也办有比较规范的花圃,占地规模一般0.5~1公顷,年出圃花苗约3~6万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