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房屋建设

第一节 房屋建设



  70年代前,郊区各村屯的房屋90 %以上为土草房,且年久失修,部分濒临倒塌。改革开放后,首先在敖其、大来两个建制镇和近郊商品菜区兴起建房热。大来镇在解放前曾有数栋砖瓦房,均为地主和商家所有,公社化时期曾建起数栋社办企业用房。60一70年代长期停滞不前,砖瓦率不到20%。80年代以后,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农民逐渐富裕,纷纷投资建新房。近10年新建和翻建的房屋约3.8万平方米。1989年,镇内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31.8%,其中砖瓦房占65.7%。敖其镇在解放前是个小渔村,居民150户,住房全部是低矮的土草房。1962年改为公社驻地,至1979年砖瓦房也不过10%。80年代初先后办起社办砖场、机械加工厂、造纸厂等企业,并扩建了中小学和医疗卫生、商服事业,城镇规模扩大。特别是1985年设镇后,经过全面规划,进行镇街改造,将临街土草房全部拆除,改建为砖瓦房。10年间,镇内新增建筑面积4 万多平方米,较1979年增长2.5倍。到1989年,镇内房屋总面积已达6.2万平方米,其中砖瓦结构为4.8万平方米,占77.4 %。截至1989年末,郊区各乡村房屋建筑面积共有22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203万平方米,人均13平方米。住宅中楼房为13.3万平方米,占6.6%;砖瓦平房为104万平方米,占51.2%;土草房85.8万平方米,占42.2%。 土草房占住宅总面积比例显著减少。特别是近郊公路两侧已基本上实现砖瓦化,许多农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