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建筑设计第一节 设计队伍 早期建筑房屋并无图纸,只按照建房户主的要求,由掌作人指挥施工。1917年修建关岳庙时,首次由三星木铺业主马继胜绘制施工图纸,照图修建。30年代后,修建楼房皆按设计图纸施工。
沦陷时期,多由私营建筑企业设计。玉记公司瓦工出身的画图员陈玉清,设计多处二、三层楼房。礼太公司经理兼工程师曹克礼,设计驻佳木斯日本空军司令部二层办公楼。大陆公司工程师陆以学,设计大陆旅馆。俄国人霍洛捷夫,设计协和影院(现东北影院)。从造型到装修,都具有欧式建筑特点,是当时设计较好的建筑。邮电局、银行及日本官吏住宅等,则使用通用定型图纸。与东北其它城市相比,虽然规模、等级不同,基本格局皆大同小异。
东北光复后,以修复旧建筑为主,新工程不多。振华建筑社瓦工出身的技术员王焕文,设计制粉厂、粮库。市联社建筑社的赵凤贤设计制材厂的木圈。曹廷恩等人设计桦南粮库、五四五仓库、结核医院二楼。这些建筑规模小,比较简单。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电机厂由沈阳迁入佳木斯,曾成立建筑工程设计组,进行厂房、职工住宅、生活福利设施的工程设计。1953年,房产局、造纸厂成立设计室。“大跃进”时,有关部门从劳改犯人中抽调技术人员,成立设计室,设计一些建设项目,后于1962年撤销。1963年,佳木斯市建筑设计室成立。进入80年代,有些单位和部门也先后成立设计室。截至1989年,全市有21家设计单位,工程设计技术人员757名,其中高级职称129 名,中级职称219名,初级职称409人。
佳木斯市建筑设计院 始建于1963年,初称佳木斯建筑设计室,设计人员有15人。1978年改为市设计院,1989年有职工120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0人,中级34人,初级技术人员 41人。内设7个科室,1个勘察队,主要承担佳木斯地区各项建筑设计任务。10年中完成较大型的设计有交电大楼、物资交易中心、政协大楼、江天宾馆、商业大厦、脑瘫医院门诊楼、佳木斯大学教学楼、中心医院门诊楼、师专教学楼、糖酒公司百花园、纺织大楼、邮电局枢纽大楼、啤酒厂、水泥厂回转窑、市图书馆、机电公司产品经销中心、龙江电子集团总公司综合楼等。此外,还完成部分外地的工程设计,内有北京安乐旅馆、燕山石化公司计算中心信息楼、湖北咸宁市镀锌办公楼、双鸭山矿务局医院、同江市百货大楼、富锦市宾馆、伊春市自来水公司综合服务楼、依兰县物资交易楼、宝清水泥厂扩建工程等。 10年设计面积共达1 636 354平方米,是前17年522 794平方米的3倍多。其中有 18项获国家和省级优秀设计奖。1989年完成设计面积197 000平方米,是1979年55 940平方米的3.5倍。
黑龙江农场总局勘测设计院 原为农垦部荒地勘测设计院密山分院,1965年迁至佳木斯,改为东北农垦总局设计院,1980年改称现名。技职人员中,土建设计技术人员42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29人。近年来,为农场总局所属在佳单位设计的工程有肉联厂冷库,肉联厂俱乐部、总局职工医院、总局设计院、农垦百货商场、三江食品厂及住宅楼等。对外设计有佳木斯市商业局办公楼、儿童食品厂厂房、内燃机锻压车间等。特别是大庆新村服务楼曾被评为省农场总局系统优秀设计一等奖,农业部优秀设计二等奖。该院年设计工作量,1985年为8万平方米,1988年达到9.4万平方米。
黑龙江省合江林业勘察设计院 原为完达山林业管理局勘察设计队,1963年 3月建于虎林县,1972年属合江林业管理局,1973年迁至佳木斯,1983年改为现名。全院121 人中有技术人员48人,其中设计人员21名,年设计能力超过 2.5万平方米。除为林业系统内部进行工程设计外,还承担部分对外设计。80年代有 6个设计项目分别获得省森林工业管理总局和林业部的优秀设计奖。
佳木斯市城市规划勘察设计院 原是城市建设局规划设计室,1984年改为城市规划勘察设计院。院内设4个科室和1个勘察队。职工110人中有技术人员61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11人,初级职称43人。承担城市总体规划、市政、人防、区域、给排水、电气、道桥、供热、环境的规划与设计,以及地质钻探、大地测量、工程测量等项任务。
另外,市区还有乙级设计院2个,丙级设计单位10个,丁级设计单位5个,分别按其规定的范围,承担各项设计任务。
1989年市区建筑设计单位基本情况 表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