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管理服务
第五节 管理服务
佳木斯电业局经过40多年的发展,到1989年末共占地67.5万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16.7万平方米,动力机械总能力7 827千瓦,固定资产原值3.66亿元,职工总数2 620人。当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 033万元,销售收入 2.2亿元,利税总额2 236万元。现为佳木斯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同时行使用电管理监督与服务职能。
节 电 1953年后,由于经济建设发展,电力供应出现紧缺状况。电力部门采取在各个企业和矿区调整负荷、改革操作工艺、调整设备和压缩照明容量等节电措施。
1954年开展减容为主和社会性节约照明用电活动,撤变压器 210千伏安,协助佳木斯纺织厂等三个用电大户安装电容器,力率提高23%。1956年推广佳木斯米厂双流子出米经验。其它企业采取各种节电方法,使电力网节电量达到用电总量的15%。1960年在群众性节电活动中,佳木斯纺织厂实现“一马拉双车”、“电动机水冷却”等革新项目。全市还调动电动机 120台,节电达92万千瓦时。60年代前期,除动员群众性节电外,还采取撤除、调整变压器等措施,调整负荷,节约大量电力,以维持生产生活的最低需要。
“文化大革命”期间,节电工作受到严重干扰,在超负荷情况下,采取拉闸限电措施,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部分工厂不得不错开时间生产,部分居民则靠蜡烛照明。
1977年恢复节电工作,对各用电单位进行用电大普查,采取定用电设备、定用电时间、定用电指标、定用电单耗的“一查四定”节电措施,全市共节电4 725万千瓦时。1979 年,在电网内大力推广红外线加热技术,将井下抽水设备改为大低阀排水,对高压风机和制氧机进行改革。1982年核定企业产品的电量消耗定额,全年单耗节电4 781.9万千瓦时,技措节电253.6万千瓦时,全年共节电5 035.5万千瓦时,超额6.5%完成国家计划。
1985年,各大企业建立健全节能机构,全年节电5 300万千瓦时,超额 32%完成计划指标。此后又陆续对新增用电负荷严格控制,限制高耗,实行指标用电,对重点用户超指标用电进行限制。1987年后连续3年节电率分别达到10.9%、10.6%、11.19%。
安 全 电力工业兴办之初,由于技术力量薄弱,安全条件差,经常出现人身与设备事故。市政府成立后,对电力安全生产高度重视,制订一系列保证安全的制度,对陈旧设备不断进行维护和更新,增加劳保用品,基本保证了安全供电。1947—1985年共发生设备事故 2 461次,累计停电5 206小时,事故损失电量 3 000万千瓦时。年平均事故次数 63次。发电事故率最高4.67次/兆瓦年,最低0.18次/兆瓦年。送电事故率最高 1 381次/百公里年,最低0.22次/百公里年。变电事故率最高0.73次/台年,最低0.064次/台年。配电事故率最高26.23次/百公里年,最低1.38次/百公里年。人身事故平均2年零1个月发生一次,间隔最长 4年,最短51天。1986年以后,设备和人身事故更趋下降,1989年仅3次。
用电监察 1948年,电力管理部门制订窃电处理方法,对窃电行为加以管理和控制。1949年以后,每年都发现和处理一批违章用户和窃电户。在进行查处的同时,逐步加强防范措施。如安装大尾表、防窃箱、塑料防窃表盘等。1962年建立电度表管理机构,担负 4万块低压电度表的检验。以后增设0.1~0.5级标准电度表27块、三相表校验台16 台、计量走字台4台、仪用互感器校验仪4套。1989年承担高低压电度表和互感器校验工作,检测量达数千台。
电工管理 1962年开始对用户电工进行登记、培训工作,对1974名电工建立安全、技术档案,培训993名。1973年颁发《电工管理暂行办法》。1983年印发《电气安全工作规程》0.5万册,电工技术书籍 1万册。组织电工进行技术、业务学习。1985年成立佳木斯供电区电工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至1989年先后举办电工培训班 200余期,参加学习电工万余人次,发放电工证件8 829人。
用户服务 1958年,电业管理部门为改变报装业务繁杂状况,将报装手续由原来的15道简化为2道,接电由3天改为 1天。1960年,电管部门领导组成用电调查组,帮助企业合理用电。1961年大办农村电力时,电管部门由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组成技术服务队,帮助萝北、梧桐河农场设计和安装 35千伏输变电工程 62公里。支援农村进行规划设计、安装电力设施,投工21 527个,安装变压器17台、940千伏安,高压线 10万米,高低压开关280台,电柱893基,高压磁瓶2 210个,电动机284台。
60年代中期开展“远学辽源、近学二十三粮店,优质高效、安全经济为用户服务活动”。1965年改革用电管理体制,方便用户装灯、小修和事故急修。并设立报装服务站,开办电话申请,登门服务。
70年代继续以农村为重点,帮助偏僻农村安装架线解决用电问题;帮助菜区社队打电井,加快实现水利化。
80年代结合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在职工中进行“假如我是一个用户”的教育,制订优质服务八项规定,召开7次用户座谈会,向用户发出征求意见信5万封。通过开展反电霸活动,揭露和改正管卡、勒索等不正之风。并先后开展“创最佳服务班”、“创受用户欢迎的供电局”、“龙江杯竞赛”和“优质服务活动月”等活动。为增强服务工作透明度,还设立举报电话,信访接待日和55个监督站,加强群众监督,提高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