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棉纺织
第一节 棉纺织
1989年,市区共有棉纺织企业9家。主要企业有:
佳木斯纺织印染厂 为佳木斯市大型骨干企业。1947年由辽宁省瓦房店迁入。初称东北第二纺织厂,1949年改称佳木斯纺织厂。纺织厂建厂以来,发展迅速。至1957年,企业规模为纱锭63 812枚、布机642台、职工6 381人,厂房面积33 340平方米,完成工业总产值累计15 588万元。1960年增加染布设备,形成纺、织、染系统。主要产品有低支纱、民用轴线、平纹、斜纹、花达呢、卡叽等棉织物。 1964年,工业总产值达 3 911万元。产棉纱 38 909件,本色布1 988万米,色布808万米。后受“文化大革命”影响,生产经营状况直线下降。但在全厂职工努力下,1974年后,生产形势逐年好转。至1986 年,年产量均以110%完成生产计划。先后建成3.2万锭新纱厂、年产1 500万米涤棉生产线、504宽幅布机厂、年产1 000万米印花生产线和9 000千瓦热电站。同时更新改造陈旧设备 3万锭,窄幅布机560台。从国外引进气流纺、轧花机、多功能电光机、照像雕刻机等先进设备和年产百万件衬衣生产线,从而形成纺织、印染、服装“一条龙”。新产品不断出现,有 6支至80支各种支数精梳、普梳纯棉、涤棉、涤粘纱及全股线,纯棉、涤棉、涤麻织物,涤毛织物,漂白、印染宽窄纯棉、涤棉织物。其中“雪人”、“冰帆”牌产品曾走俏国内外市场。
1986年后,深化改革,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产品系列有棉纱、棉布、染色布、印花布、针织布、色织布,高级衬衫7大类、98个品种、387个规格。年产棉纱1.7万吨,棉布5 000万米、印染布4 000万米、色织布300万米、针织帘布 140吨、衬衣100万件,自备电站发电量8 500万千瓦时。1989年,佳木斯纺织印染厂占地面积13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21.8万平方米。拥有纱锭13万枚、布机2 269台、3条印染生产线、2条衬衣生产线、1条色织生产线,职工人数12 600名,固定资产原值1.5亿元。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2亿元,利税2 665万元。建厂 46年累计完成利税6.6亿元,等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3亿元的2.8倍。
佳木斯提花色织厂 建于1955年,初系由个体手工业户组成的棉纺织生产合作社,有社员65人,设备28台。主要产品有斜纹布、白细布、小帆布、毛巾、豆腐包、被里。1960年改名为友谊棉纱厂,职工增为350人,将 40台铁木织机进行改造,产品品种逐步增加,生产出专供制糖的淋布。1961年后因原棉紧张,曾一度改产腰带、手帕等小商品。1962年恢复合作社体制。1965年投产褥单布、提花浴巾。1989年改为提花色织厂,生产规模扩大,品种增加浴巾、床单、毛巾被、条格呢(中长纤维)等。产品出口美国、意大利、新加坡、苏联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工厂建筑面积0.7万平方米,职工924人,设备158台(套),生产毛巾1 803万条、褥单布30万米,产值568万元,上缴税金35 万元。
佳木斯色织二厂 建于1982年,由佳木斯提花色织厂分离部分建成。产品主要有床单、毛巾被、枕巾,是黑龙江省宽幅大提花床单主要生产厂家。产品棉麻交织布畅销国内,部分出口。1989年,工厂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 397平方米,设备120台(套),职工718人,生产毛巾2万条、床单布1.4万米,产值416万元,上缴税金13.5万元。
佳木斯织布厂 为佳木斯纺织印染厂劳动服务公可创办。1989年有厂房面积 7 668平方米,职工394人。年生产布217万米,染色布166万平方米。
佳木斯化纤制品厂 1986年由絮棉厂改建,同年引进设备生产无纺布。1989年有纱锭2 000枚,设备33台(套),职工154人,年产无纺布12万平方米、涤棉絮片10吨。
佳木斯华隆纺织厂 1985年前为郊区长青乡办丝织厂,1987年转为永红区管理。当年投资85万元,进行技术改造。1988年,工业产值 430万元。主要产品有麻绒装饰布、高档经编面料等。1989年占地5 790平方米,厂房1 850平方米,有设备53台(套),职工 245人,产品产量45万米。
佳木斯无纺布厂 建于1982年,为东风区办企业,生产过滤无纺布、纤维防寒毡。1989年有设备20台(套),职工93人,产量8.8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