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水泥
第一节 水泥
佳木斯水泥厂 全民所有制企业。1958年始建,1959年10月投产,年生产水泥 1万吨左右。主要设备有Φ2.5m×10m普通立窑2座、球磨机3台、鼓风机2台、粉碎机1台、铁路专用线1条,地下深井供水。因设备不配套,原料供应不足,产量低,质量不稳,经营亏损,于1961年一度关停。1964年6月作为佳木斯水泥瓦厂的水泥车间恢复生产。同年8月在桦南县石头河子公社猴石山建立采石车间,生产石灰石原料。1968年,佳木斯水泥厂重新独立,生产矿渣水泥,年产量1万多吨,质量仅达 275#左右。1974年,市委、市政府动员全市力量,开展支援水泥建设大会战,对水泥厂进行扩建和技术改造。历经3年多的努力,建成年产6万吨水泥回转窑生产线及配套设施,使水泥平均标号提高到420#。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跨入省内同行业的先进行列。1986年后继续改造更新设备,使产量、质量、经济效益不断上升。工业总产值70年代累计完成1 639.5万元,80年代上升到3 711万元,比前10年增长1.26倍。1989年达到550万元。水泥产量,70年代累计32.4万吨。80年代累计达到72.2万吨,比前10年增长1.22倍。产品质量,在省内20个小回转窑水泥厂质量评比中,多次名列前1~4名。1989年全年生产矿渣硅酸盐525#、425#、325#、275#、“佳城牌”425#等7个型号水泥10万吨,合格率连续7年为百分之百。“佳城牌”425#硅酸盐水泥连续7年评为省优质产品。企业经营,1964—1977年,除4年微利外,10年亏损。1980年后扭亏为盈,连续10年盈利,累计利润额656.9万元。1989年创利126万元。
佳木斯第二水泥厂 始建于1969年,位于桦南县石头河镇。1970年试产400#水泥。建厂后,由于电力无保证,经营管理差,以致连年亏损,到1980年累计亏损328万元,同年5月关停。1984年交郊区经委管理。
铁路分局水泥厂 集体所有制企业,于1979年建成投产。至 1988年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92万元,职工349人。同年工业总产值288万元,利税11万元。
友谊水泥厂 1984年8月建成投产。至1988年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08万元,职工 190人。同年工业总产值178万元,利税8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