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白酒

第十六章 饮料工业

第一节 白酒



  佳木斯制酒业始于清朝末年。据《桦川县志》记载,1909年(清宣统元年)镇内有东升庆、东兴盛两家烧锅。1929年发展至6家,总资本为12.8万大洋,设备有6口旧式蒸汽锅,从业人员34人,年产白酒近 400吨。1936年,刘子玉开办兴国烧锅,但因粮源无着,而被日本人太田元次郎强行购置,改称“三泰制酒株式会社”,日产白酒 450公斤左右。1944年,日本人开设佳木斯造酒会社,生产清酒(日本白酒),年产4 50吨,供日本人饮用。1946年,市政府接管,继续生产清酒。新中国成立后,对原有制酒业进行改造,先后建立国营白酒厂、佳木斯汾酒厂、佳南酿酒厂等,1989年,白酒产量共计6 000 余吨。

  佳木斯白酒厂 原为三泰制酒株式会社,解放后由市政府接管。1949年有职工38人,设备简陋,年产白酒207吨,经过 40余年的发展,生产规模逐步扩大,至1989年工厂占地面积1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职工401人,各种制酒设备67台(套),固定资产364万元,年生产能力3 000吨。年产值229万元,利税121万元。

  佳木斯汾酒厂 原为佳木斯白酒厂汾酒车间。1977年分离为独立企业。制酒工艺由山西汾酒厂引进,主产佳汾酒与北方酒,1978年佳汾酒被评为省优产品。初有职工78人,年产白酒500吨。1989年进行技术改造,工厂扩建,设备更新,至1989年,厂区占地面积 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职工439人,固定资产518万元,主要生产设备38台(套)。年产量3 291吨,产值803万元,利税279万元。

  佳南酿酒厂 建于1960年,隶属黑龙江省佳南实验农场,为省农场总局北大荒白酒企业联合体成员厂。酒厂建筑面积3 000余平方米,职工63人,固定资产120万元。生产“佳南春”、“北大荒”、“老白干”等10余个品种,年生产能力600吨。年产值102万元,利税20余万元。

  东北山珍补品酒厂 附属于佳木斯苏木河农场,1984年建立,主要利用农场人参、鹿茸为主料,酿制低度滋补酒类。1985年研制成东北一宝酒、东北三宝酒、参叶青酒等中档系列产品。酒厂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 500平方米,职工 80人。有固定资产250万元,流动资金80万元。1989年,补品酒年产量90吨,产值117万元,利税31万元。

1949—1989年佳木斯白酒厂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表9—24—1






1977—1989年佳木斯汾酒厂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表9—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