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旅客运输

第四节 旅客运输



  1928年1月,鹤岗铁路开行鹤岗至莲江口间客货混合列车1对,每日定时往返一次。因里程短,旅客有限,运营亏损。30年代以后,牡佳、绥佳铁路开通,客运量大幅度上升。仅佳木斯站1937—1941年即发送旅客 159.4万人。鹤岗线与绥佳线交轨后,客运量进一步增长,1939—1942年共发送旅客167.9万人。

  1945年 8月以后,因线路毁坏严重,多数区段停办客运业务。1948年,绥佳线恢复客运。新中国成立后,佳铁分局设置客运管理机构,按铁道部制定的客运票价标准及相应规定组织旅客运输。1953年,管内运行旅客列车6对,其中普通客车4对,客货混合列车 2对。运行区间:绥佳线2对,牡佳、鹤岗、南乌、翠峦线各 1对。全年发送旅客386万人。1956年,绥佳线增开旅客快车1对。1958年首开263/264次佳木斯至长春出局普通客车。全年旅客发送量472万人。“大跃进”及经济困难时期,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客运量增长迅速。1959年,旅客发送量达787万人。1960--1962年连续3年超千万人。1963年以后发送量回落,1965年降至565万人。1966年以后逐渐上升。1967年开行85/86次佳木斯至沈阳出局直快客车。进入70年代,出局列车对数增加,运程加大。1971年开行佳木斯至天津77/78次直通旅客列车。1975年取消85/86次车,增开175/176次佳木斯至大连旅客快车。管内运行旅客列车超 20对,全年发送旅客925万人。1977年,旅客发送量再次超千万。此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乡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客运量持续增长。分局相继采取增加客车对数、增开临时客车、运用自备车加挂、扩大列车编组及发售预留铺等一系列措施提高运力运量。 1981年取消 77/78次车,增开193/194次佳木斯至济南直通旅客快车。1982年,管内运行旅客列车 28对,旅客发送量1 473万人,1983年增至1 546万人,旅客周转量达15.36亿人公里。1985年以后,佳铁分局年均旅客发送量达1 700万人左右,周转量超过20亿人公里。1986年增开 139/140次佳木斯至北京南站直通旅客列车。1988年管内运行旅客列车达30对,旅客发送量高达1 938万人,周转量达27.34亿人公里,客运收入 8 277万元。1989年受客票价格上调等因素影响,客运量稍有下降。全年发送量为1 817万人,周转量为25.55亿人公里,客运收入9 971万元。其中票价收入8 451.9万元,行李托运收入36万元,包裹托运收入 23.3万元,其它收入1 459.8万元。客运列车发出正点率97.8%,运行正点率93.6%。

1952—1989年佳铁分局旅客发送量及客车运行对数
  表10—6



1989年佳铁分局管内旅客列车运行区间表
  表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