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桥梁 公路桥梁 1949年以前,佳木斯市区公路桥梁极少,且大都是木桥、险桥。50年代对旧木桥进行维修,并建一批新木桥。 据1962年统计,市区有木桥28座,376延长米,其中险桥11座,136延长米。60年代后,桥梁建设由木桥向永久性桥梁过渡。1966年建第一座 17米长独孔石拱桥,1968年建哈同公路段长春桥,1974年建44.8米苏木河桥,荷载重汽车15吨。至1975年底,市区有各种公路桥24座,计292.1米。其中永久性桥梁19座,占79.1%,长度为223.8延长米,占76.6%。涵洞(道)共有70个,国道公路段32个,县级公路段8个,乡村公路段30个。
1976年后,市区公路桥梁建设发展较快。至1989年,共有桥梁35座,总长度1 949.3米。其中大桥1座,中桥5座。永久性桥梁34座,半永久性桥梁1座。另有渡口两处。
1989年末佳木斯市区公路桥涵 表10—14 单位:米/座
地方道路桥梁 郊区境内有 8条自然河流,河道纵横。民国期间曾先后架设木桥30余座,多已年久失修。新中国成立后,陆续对这批旧桥进行翻修或改建。特别是1980年后,乡道网络不断增加,沿河村屯多在交通要口架设桥梁,10年间共建新桥28座。至1989年末,乡间道路共有桥梁43座。
1989年市区地方道路桥梁 表10—15
松花江公路大桥 佳木斯松花江公路大桥位于鹤大公路62.93公里处。全长1 396.8米。桥面净宽为4车道14米,两侧人行道各为1.5米。载重等级汽车超20吨,挂车 120吨。通行等级为正级航道。设计洪水频率为300年一遇。立孔桥跨径:120米5孔,100米2孔,55米2孔。预应力混凝土工型钢构,下部为空心墩沉井基础。边孔桥跨径为30米16孔,钻孔桩基础。两岸引道全长4.4公里,沥青混凝土路面。该桥工程于 1984年纳入国家“七五”计划,列为黑龙江省重点基本建设项目。1986年7月1日破土动工。全部工程钢筋混凝土用量6万立方米,钢材5 000吨,水泥3.5万吨,木材5 000立方米。动用各种机械11万台(班),劳力100万工日,耗资 10 350万元(中央投资3 450万元,省投资6 900万)。于1989年 9月24日竣工通车,比计划提前一年。大桥连接哈同、哈萝、鹤大三大公路干线,使三江平原地区大江南北的公路网形成一个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