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客货运输 东北沦陷时期,各机场均以军用为主,主要运输军政人员和军用物资,有余隙时代办少量民用航空业务。新中国成立后,航班以民用客货运输为主。1974年,航站在市区和平街设民航售票处,并负责接送乘客。1960年客运526人,货运17.3吨。1966—1970年,年均客运162人,货运 47.86吨。1971年以后,民航客运票价下调,对乘机人员限定范围放宽,客货运输量大幅度上升。1971—1977年,年均客运 1 895人,货运49吨。1978年以后,随着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客货运量迅速增长。1978—1982年年均客运 4 134人。1983年,国家缩小准乘范围,客运量下降至 875人,同年,机场扩建,航班停飞。1986年复航后,客货运量上升。至1988年,客运量达7 258人,货运达105吨。1989年国家调整运价,佳哈航线单人票价由33元上调至93元,缺载率增大,客货运量分别为7 112人和80.3吨。
佳木斯民航站运输情况 表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