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设备

第二节 设备



  有线设备 1908年,佳木斯电报局仅有一部俄产闭电式莫尔斯电报机。1921年增置一部国产开电式莫尔斯电报机,专用于汤原报线。1934年 6月伪满电信电话株式会社接管电报局后,装设人工音响电报机。1937年配备三柱作孔机。1939年设置电路试验设备,并在佳哈报线配置自动电报机。1945年日本投降时,电路及终端设备均被日军破坏。解放战争时期,电信部门自力更生,修复和制造简易电报设备。至1948年,全局共有莫尔斯机和人工音响电报机9部。

  新中国成立后,设备不断更新,1953年全部更新为电振荡式人工音响机。1956年首次配置载波电报机一端,机型为日产MK单路中频。1957年添置美制CF一2B型四路载报机一端,电路设备由单路向多路发展。同年,购进民主德国制68—D型电传机4部,佳哈、佳鹤报线各启用1部,另2部备用。1962年,美制CF—28型载报机被国产SH6006 型六路载报机所取代。60年代后期,电传机数量不断增加。至1970年共有电传机11部,占报机总数的50%。1971年,第一部五单位自动发报机投入使用。1974年,自动发报机增至17部。1976年4月,市邮电局实现电报电传化。1982年11月,营业窗口受理电报由传统手译改为电传打译。同年12月,同城电报电路亦实现电传化。至1984年共有电传打字机54部,载报机12端,其中18路6端、8路4端、4路 2端。全部为国产型。1985 年增设微机控制中文电报译码机,来报均可直接打译出汉字。1987年 11月,佳木斯电报处理中心并入哈尔滨256路自动转报网后,撤下26部 55型电传机和28部双机头自动发报机。1989年12月增添 8部国产翰林打字机、2端国产46路时分制载报机。 截至1989年,市邮电局共有电传机56部(电子型20部、机械式36部)、传真机1部、载报机14端。

  无线设备 1929年,佳木斯电报局有50瓦电台1部,附带蓄电池和充电机。1936年增设100瓦发射机 1部。1938年增设300瓦发射机1部。1942年,伪满洲电信电话株式会社在今木材加工厂俱乐部处修建一座无线电发射台,建有平房1栋,附带地下室,设天线 3副,由5节木质电杆接架,高30余米。发射方位分别指向哈尔滨、牡丹江、新京(今长春)。1945年初,共有无线电台10部。8月,日军败退时全部被毁。

  1951年,松江省邮电管理局配给市邮电局50瓦电子管短波发讯机、收讯机各 1部,短波天线2副,开通佳木斯至抚远无线电路。1958年有电台5部,发射机输出总功率800 瓦。1965年接管农垦系统无线电通讯业务后,设备明显增加。有发讯机 15部,输出功率1 905瓦;收讯机20余部,短波天线13副。70年代以后,随着无线电报路的减少,设备大多移交或淘汰。1989年,市邮电局有短波收讯机4部,短波发射机5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