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长途电话
第三章 电话
第一节 长途电话
网 路 1925年,佳木斯电报局附设长途电话局,遂开办长话业务。1936年,伪满洲电信电话株式会社强行接管前,共有至汤原、桦川、依兰、哈尔滨、富锦、同江、宝清等直达明线电路 7条。此外,佳木斯至桦川间设警备电话网,佳木斯与悦来镇为两个中心交换点。1937年以后,相继开通至牡丹江、滴道、林口、勃利、密山、绥芬河、莲江口等地直达电路。其中佳木斯至哈尔滨、牡丹江为载波电路。
1945年 8月多数线路和设备被13军破坏,1946年后陆续修复。1948年增设至齐齐哈尔、吉林 2条线路,长话电路总计24条。新中国成立后,长话电路不断增多,载波、多路逐渐替代实线、单程。1959年,佳木斯至沈阳电路开通,为市内第一条省际二级电路。1961年共有长话电路43条。60年代末,佳木斯至合江全区各市县间均有直达长话电路,1978年以后,跨省际电路迅速增多。陆续开通的直达电路有佳木斯至长春、北京、石家庄、大连、天津和省内的通河、林口、大庆和绥芬河电路。截至1989年,市邮电局共有长话电路 294条,其中二级省际电路24条,二级省内电路188条,二级区内电路80条,市郊电路2条。在电路总量中,全自动电路63条,半自动电路46条,人工电路185条。1988年9月19日黑龙江省东部微波工程竣工后,市邮电局长话电路并入全国电话直拨网,有长话权的用户可自行拨叫,与全国各地通话。
设 备 1925年长途电话局成立之初,设施简陋,用两块多孔接线电子板替代交换机。1936年添置3号C型供电式长途电话交换机。1941年添置日产3路载波机2端。1946年,邮电工人利用旧交换机改制供电式长途电话交换机,投入使用。新中国成立后,长话设备不断更新。50年代中后期,国产载波机逐步替代旧式交换机。至1965年,市邮电局共有各种型号载波机18端,仅余旧式人工供电式交换机 1台。70年代后期,添置大量多路载波机,原有单路载波机逐步被淘汰。1985年,市邮电局共有载波机41端,其中12 路机 24端,3路机15端,单路机2端。1987年添置超12路、超24路载波机各1端。1989 年新增微载设备,总容量 48个超群,计2 880路,实用9个超群、540路,同时增添72 线长途自动交换机1部,长途供电交换机60门。
业务量 1925—1928年,长途话务量年均在7 000张左右。伪满洲国时期,业务量加大,以牡丹江方向为最。解放战争时期,随着线路逐步修复,业务量渐增。1948年,去话 5 665张,来话5 526张,转话1 681张。新中国成立初期,长话业务量在3~6万张间徘徊。“二五”计划期间,业务量剧增。1958年,去话9.7万张,1960年高达 27.1万张。1963年以后,年去话量稳定在20万张左右。进入70年代,长话业务量逐年增长。1976年,去话量达41.7万张,来话25万张,转话16.6万张。1978年以后,业务量增长更为迅速。1984年,来话首次突破100万张;1986年,去话突破100万张;1989年,长话业务总量达357.6万张。其中去话154.6万张,来话159万张,转话44万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