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农机作业

第一节 农机作业



  田间机械 自50年代后期,郊区农机从无到有,由少到多。1964年计有大中型拖拉机24台,机引农具91台,联合收割机2台。进入70年代后发展速度加快,至1980年,拖拉机增到1 233台(其中大中型658台),机引农具1 076台,收割机56台。80年代改革开放后,小型农机猛增。至1989年计拥有拖拉机3 534台(其中大中型458台),机引农具710台,联合收割机43台。

  作业项目,60年代以翻、耙、压为主,垅作则牵挂旧式犁杖由人扶行,俗称“犁后喘”。机耕面积1969年为28.9%。70年代增加垅作机具,田间机械化程度提高,作业项目增加。至1989年,机耕面积达36.7万亩,比60年代年均增加 2.5倍,占可机耕面积87.1%。机播面积为17.9万亩,比70年代年均增加1倍。机械中耕达26.8万亩,比70年代增加3倍,占中耕作物面积的76.5%。机械插秧和收获也接近达到20%和10%。

郊区拖拉机及主要机引农具
  表12—20 单位:台






郊区农机田间作业情况
  表12—21 单位:万亩






  非田间机械 50年代前,各种非田间作业均沿用传统工具,以人力或畜力为动力,手工操作。1958年起少量村屯购置小型碾米、磨面、榨油、铡草等机械。60年代以后,各种非田间机械发展速度加快。至70年代末,粮油加工、脱谷、饲料粉碎已基本实现机械化。到1989年,郊区共有各种非田间作业机械2 350台。另有手动插秧、打稻、洒药等半机械化农具662台。

郊区非田间主要机械
  表12—22 单位: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