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科研培训
第五节 科研培训
农机科研 1960年,市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成立。以研制、引进、推广蔬菜、副食品生产机械为主,兼顾粮食生产的机械配套。编制 4人。1977年前,主要从事机具的示范、推广和农具部件改装工作。1978年,由吉林省延吉市引进蔬菜营养钵机技术资料,当年生产20台,在近郊蔬菜区推广使用15台。实践验证,比人工操作提高工效10倍。1979年,从沈阳引进小型喷雾机图纸资料,生产20台,供给区内10台,用手扶拖拉机挂接,1~2人操作,亩成本与手动喷雾器相比,由1.2元降到0.12元,提高工效 30倍。同年,完成沼气料自动装卸运输车的科研项目。经省、地科委鉴定批准定型,并列为省级科研成果。1980年研制出为小四轮拖拉机配套的垅畦两用地膜覆盖机,由长青机械厂生产50 台,市郊推广使用10台,远销新疆 40台。1984年,从齐齐哈尔农机厂引进畜力地膜覆盖机,比人工牵引提高工效4~8倍。1987年引进与小四轮拖拉机配套的单体播种机,到1989年3年播种大豆 3.1万亩、玉米2.6亩,均达到精量播种和省工、效高的效果。每亩可节约种子 1.5公斤,并实现一次播种保全苗。1988年,大来镇卧龙村张振滨用单体播种机播种9亩大豆,亩产380公斤。1988年开始推广甜菜机械深松技术,1989年已推广使用120套,应用面积达31 590亩,占甜菜播种面积的90%,亩产1 701公斤,比未深松的甜菜亩产提高68.8%。获郊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农机培训 1959—1979年,农机队伍培训采取租借场地,以会代训临时性的办法,培训时间短者3—5天,多者20天。由技术干部临时编选教学内容,无专职教师。培训经费每年由省、地农机部门定额拨款 3.6万元。1976年正式创办郊区农机校,1977年主楼竣工,现有建筑面积1 036平方米,累计投资32万元。1989年,农机校有教职工6人。1980—1989年共培训各类农机人员近万人(次)。为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备有教练车、幻灯机、录音机、投影仪、手扶拖拉机、单体播种机等,供学员拆装实习。1987--1989年,郊区农机校连续 3年荣获市农机系统先进单位。1989年被农业部批准为“四有” (有独立配套的培训基地、有素质好数量足的专职教师队伍、有完备的教学条件、有一定数额的培训经费)农机校, 经省教委、省农机局审定晋升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