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养殖业

第二节 养殖业



  郊区国营农牧场建场初期,以发展畜牧业为重点。在“大跃进”年代,曾盲目大搞万鸡楼、万鸭湾、万猪场,大兴土木。由于盲目蛮干,招致很大经济损失。调整后,各场从实际出发,安排生产计划。在近郊重点发展奶牛、蛋鸡,远郊凭借山林、洼地开发养鹿、养鱼。1989年,养殖业收入达279万元,占农场总收入的6.2%。

  奶 牛 重点场是西郊畜牧场,1961年饲养18头,供应城市鲜奶。60年代后期增建奶粉厂,奶牛饲养量增加。1989年,农场系统共存栏奶牛803头,年产奶27.5万公斤。

  养 鸡 重点场为西郊、四丰两个近郊场。50年代末始养蛋鸡,并设有孵化场。常年饲养成鸡万只左右。80年代始引进良种,科学养鸡,产蛋多,出栏快,饲养量增加。1989 年存栏3万只,产蛋23万公斤,出售鸡雏103万只。

  养 猪 60年代初,在“大养其猪”的思想指导下。农场养猪存栏曾达 6 100头。调整之后饲养量骤减。现以户养为主,1989年共存栏793头。

  养 鹿 重点场为苏木河、燎原两场。1966年始陆续购进马鹿、梅花鹿,人工放养。70年代稳定在400~500只。1989年共饲养621只,当年产仔53只,出售鹿茸250公斤。

  养 鱼 1958年,四丰园艺场曾利用水库养鱼,因收益不佳而中断。1975年,猴石山果树场利用洼地建池养鱼,1984年养鱼水面达1 100亩,产鱼6万公斤。继而四丰、苏木河两场也先后推广。到1989年农场计有3个养鱼场点,养鱼水面1 300亩。年产商品鱼11.5万公斤。

  1989年末,农场尚饲养马42匹,黄牛628头,绵羊500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