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加工业

第三节 加工业



  郊区各农场创办初期,仅生产农牧原料产品。于60年代中期始有粮油加工,利用饲料酿酒,但主要是自给性生产。1966年,首先围绕鲜奶销售难的问题,创办奶粉厂、冰果厂。70年代围绕鲜果加工,开发果酒及罐头。进入80年代后,形成以奶、蛋、水果为原料的两大系列产品,并且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980年为261万元,1989年猛增至3 697万元。占农场总收入的比重由52%上升到82.2%。主要工业产品有:

  奶 粉 1966年于西郊畜牧场(今牛奶公司)创办小型奶粉厂,日加工鲜奶 7吨。1982年扩建,日处理鲜奶20吨,年生产能力奶粉700吨。该厂生产的冬梅牌奶粉,1984 年在省内评为第一类第三名,在全国农工商系统评比名列第六。1989年产量达501吨,产品行销省内外。

  麦乳精 1984年由市牛奶公司开发生产。当年建成麦乳精车间,年生产能力 219吨。主要品种有蜂皇、人参、鹿茸、可可、蛋黄、多维等,产品行销全国各地。由于市场畅销,产量不断增加。1989年实产500吨。

  奶 卷 1984年市牛奶公司建成奶卷生产车间,年生产能力 1 000吨。主要品种有可可、蛋奶香酥、果味、多维、赖氨酸等。1985年,奶卷产品获全国儿童食品金鹿奖。1989年产奶卷48吨、饼干119吨、面包117吨、糖果1 160吨。

  果 酒 1974年,四丰山园艺场以自产水果为原料,建成葡萄酒厂,年产果酒28吨。产品有山葡萄、葡萄、玫瑰、金果等果酒。1979年移地扩建,改造设备,安装自动化生产线。1980年更名为佳木斯市葡萄酒厂,产品分普装和高档两大类,行销新疆、四川、湖北、上海、山东等地。其中自葡萄酒被评为黑龙江省优质酒,佳宾葡萄酒奉为国宴饮用。 1985年总产量达1 434吨,其后产量下降。1989年年产500吨。

  罐 头 1975年,四丰山园艺场利用自产水果优势,创办水果罐头车间。主要产品有玲铛、黄太平、青刀豆等,年产量200吨左右,1989年产量170吨。

  1989年,农场系统尚有粮食、食油、白酒、饮料、冰果、火柴等生产厂点10余处。当年加工粮米4 250吨,生产白酒、人参酒、人参鹿茸酒、多鞭酒153吨,小香槟、甘美露、仙桃等饮料2 897吨,冰果、雪糕3 634吨,蜡梗火柴0.8万箱。

  此外,农场系统还有商业、服务业网点7处,年营业额78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