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其它商品第一节 农副土特品 行业简况 1913年,镇内已有东茂盛、义顺兴、和升东3家土产商号,主要经营皮货。1928年增至 9家。1940年,土产、皮货行共10户,分别纳入粮谷及特产组合、苇席配给组合、皮革制造贩卖组合,营业日益萧条。
解放后,土产、皮货行业逐渐恢复和发展。1949年,经营土特产品的有国营土产公司和小型私营店铺32户。1955年成立国营土产日杂商店和农副产品采购供应站。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后,坐商 6户、摊贩14户分别加入百货、日杂公私合营商店和合作商店。此后,土特产品经营机构历经多次变动。到1973年 7月,合江地区设有土产采购供应站(二级站)。市设土产公司,下设畜产部、草苇部、业务部、综合加工厂。职工总数 120人。1979年增设集体所有制土产、亚光2个商店,职工总数增至170人。1984年,合江地区土产采购供应站与市土产公司合并,职工 420人。1985年以后,社会上经营土产、毛皮的集体、个人业者增加,打破了国营独家经营土产品的局面。市土产公司为增强竞争力,增设文盛、长安 2个土产商店。1989年,增设光复、杏林、长青3个毛皮收购部。至此,市内有国营土产购销网点7个,其它行业的土产商品经销公司4个,毛皮收购部8个。
商品收购 土产公司收购的主要品种有畜产鬃尾毛皮,土篮、笤帚等编织品以及饲草、蜂蜜等。上述土特产品除计划上调、供应出口和工业原料外,基本用于地产地销。70年代年均收购量:羊毛10万公斤,猪鬃毛马鬃尾1.2万公斤,牛马皮0.14万张,羊皮 1万张,狗皮0.6万张,元皮0.2万张。1989年,收购蜂蜜11.5万公斤,羊毛26万公斤,猪鬃毛马鬃尾0.1万公斤,牛马皮0.5万张,羊皮0.7万张,狗皮0.2万张,元皮2.7万张,土篮2万副,笤帚1万把。
市区所需麻袋、麻绳、棕绳、竹材均从外地采购。某些地产不足品种,也从外地购进一部或大部。80年代年均购进麻袋100万条,棕绳20万公斤,竹扫帚20万把,草袋 50万条,蜂蜜10万公斤。
商品销售 土篮、草袋主要供应基建工程和防汛所需;麻袋、绳类、席类以供应农村和粮食部门为主。70年代,年均销售1 500万元,80年代增加到2 000万元左右。
土特产品主要品种收购量 表13—73
土特产品主要品种销售量 表13—74
经济效益 60年代,市区国营土产商品批发业经营额在500万元上下,年资金周转4次,年盈利额20万元。1973年后,合江地区成立土产采购供应站,年营业额800万元,年利润 40万元左右。土产公司经营额略少,年经营额400万元,利润额 20万元左右。为充实经营设施,以上两个单位每年拨出20万元,10年累计200万元用于基本建设。到1984年已建成标准仓库4.2万平方米,铁路专用线1条。
1979年以后,由于盲目采购,从四川、两湖、两广购进树皮绳索 200万公斤,因无销路,做为造纸原料处理,损失20万元。1980—1981年,地产蜂蜜销路不畅,削价处理,损失10万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土产商品多家经营,市场竞争激烈。国营商业采取让利销售,保价收购,利润逐步减少。特别是1988年以后,地产羊毛滞销。市土产公司两年购进羊毛38万公斤,造成积压,支付银行利息50多万元,故使利润率降低。1989 年仅实现利润18万元。
市土产公司经营状况 表13—75 单位: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