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行政管理费 伪满时期,市财政用于统治压迫人民的伪官僚机构公署费、警察费逐年增加。1942年所占岁出的比例高达45.8%。
1938—1942年行政管理费支出
表14—25
单位:伪满国币万元
注:1940年前警察由伪三江省公署列支。
解放战争时期,行政管理是地方财政支出的主要项目。1946年上半年,市政府没有独立的财政,执行向合江省政府请领报帐制。从7月起市财政执行省定的统一开支项目和标准,半年财政总支出为东北流通券2200万元。其中党政机关行政管理费支出2100万元,占总支出的95.5%。1946—1947年列入财政支出的共有四项,即党政费、公产修复费、教育费、都邑建设费。1948—1949年又把党政费分为党政费和军事费两项,后者用于公安队和警卫队的经费。其间,市预算内开支的仅有市政府、中共佳木斯市委、总工会、公安局、市委训练班、各区政府、教养院、回民工作队等单位,职工共1073人。其中,干部1019人实行供给制,留用人员54人实行薪水制。两者标准都很低。供给制的标准是:每人每月粮食49.6市斤。菜金:东北流通券(下同)中灶320元,大灶160元。津贴:1946年每月100元、1947年250元、1948年300元、1949年3000元。日用品:科长以上干部每人每月烟丝3盒,一般工作人员黄烟半斤;香、肥皂各1块;每人每年发毛巾3条、牙刷3把、牙粉6盒,理发费150元。服装:每年单衣1套(战士2套)、衬衣1件、单布鞋1双、棉大衣3年1件、棉衣2年1套、棉帽3年1顶、棉被4年1条。薪水制职工实行实物薪俸标准。市县的科长、秘书、区长、中学校长每月布9~10尺,粮食180~200市斤;中学教员、小学校长布9~10尺,粮食170~180市斤;科员、中小学职员、中学教员布7~8尺,粮食160~170市斤;政府办事员布5~6尺,粮食150~160市斤;勤杂人员布4~5尺,粮食110~140市斤。办公费1948年每人每年5880元,战勤人员3600元;1949年工作人员7588元,战勤人员4750元,教员15166元。差旅费省内公出半天以上按日伙食标准增发2倍,菜金增发50%,公出到外省的按标准增发4倍。交通费每公里0.5元,其它按实费支给。
1946—1949年行政管理费支出
表14—26
单位:东北流通券千万元
注:1946年为7—12月数。1948—1949年数额显著增长主要是东北流通券贬值所致。
新中国成立后,全额预算单位的行政管理费支出,始终贯彻执行厉行节约,保证供给的原则。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后,除因“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有过几次起落外,大部分年度保持在财政总支出的13%左右。
人员经费 此项支出占行政管理费支出的大部分。
1950—1989年人员经费支出
表14—27
单位:万元
工资 1951年机关团体人均年工资为434元,1955年增至713元。经过1963年、1971年、1977年、1979年对部分人员工资升级,到1980年人均年工资达755元。1985年实行以职务工资为主的结构工资,人均年工资增到918元,1989年又增到1284元。市辖范围的变化、机构人员编制的扩大是人员经费增长的重要因素。40年来,佳木斯市市辖范围有两次大的变化。一是第一次地市合并,1971年市属全额预算单位的职工人数由1970年的1421人增至2299人,直至1973年7月地市分设。二是第二次地市合并,1985年全额预算单位的职工人数由1984年的2690人增至4363人。1986年达到5091人。
补助工资及职工福利费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只有供给制人员享受医疗费、家属补助、病号伙食补助、女干部卫生费、生育费、保姆费等。1955年实行货币工资后,职工福利费逐年增加,当年开始发放取暖费。1957年实行遗属补助费。1958年对批准探亲的职工发给往返路费。1965年发粮食和煤炭提价补贴。1978年实行上下班交通费补贴。1979年发副食品价格补贴、独生子女抚育金。1983年发洗澡、理发补助费、冬菜储存补助费。1984年发猪肉价格补贴、书刊费、包干结余奖和乡镇农林科技人员津贴等。人均年补助工资和福利费支出1955年为47元,1965年增至99元,1985年增至357元,1989年为613元。
公用经费 包括公杂费、邮电费、水电费、交通工具消耗费、差旅费、取暖费、会议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和其它费用。差旅费和会议费执行省财政厅规定的统一标准,其余各项费用由市财政局根据各部门业务性质比照省定标准确定预算定额。公用经费占行政管理费的比例呈逐年上升状态。1965年前为30%左右,人均年开支300~500元;1966—1980年上升到占50%左右,人均年开支1000~1500元;1981年后进一步增长。1986—1989年上升到占行政管理费的60%以上,人均达3279元。增长的原因,除机构编制变化外,主要是物价上涨、机关用车增多和消费水平及开支标准提高。加之公安、安全、检察、司法等部门人员大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