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储蓄存款

第三节 储蓄存款


  储蓄存款始于40年代初。日伪统治者实行强制储蓄政策,对城市居民按户摊派,对农民则按交“出荷粮”的价款比例扣储。实际上只能存储,不能提取,名为储蓄,实为搜刮民财。
  解放初期,东北银行即开办了储蓄业务。但因处于战争时期,币制多变,物价不稳,人民群众收入低,储蓄存款甚少。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重视发展人民储蓄事业,提倡勤俭节约,参加爱国储蓄,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并把保护人民储蓄列入国家宪法,确定存款自愿,取款自由,为储户保密的原则,调动了群众参加储蓄的积极性。到1989年末,全市城乡储蓄总额已达92465万元,城市人均1866元,农村人均529元。
  城镇储蓄 1949年初,东北银行合江省分行为了调动职工参加储蓄的积极性,并确保存款不受物价波动的影响,开展了实物储蓄存款,把存款额折算为工薪分,依工薪分所含实物价格保值,到期支付。存期最短4个月,最长1年。分为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两种。这是佳木斯市最早的保值储蓄。职工每月存储10分,存4个月可买一双鞋,存8个月可用以换一套单衣,存1年可买一套冬衣。在当时低收入的情况下,这种储蓄很受职工欢迎。到1949年末,存款额折人民币1.6万元。1950年,市支行设立储蓄专柜,相继开办定期整存整取、定期零存整取、定期有奖和定额储蓄。到1952年储蓄额增至19.6万元。1953年后,银行增设储蓄专管机构,在市区主要街道和大型商店设立储蓄所,增加便民措施,使储蓄事业有了较快发展。到1957年末,存款额达到246万元,较1952年增长12倍多。
  1960年,银行开办一建多办计划储蓄。即职工个人提报储蓄计划,由单位在发工资时扣储。在“浮夸风”的影响下,有的储蓄员为了“放卫星”,动员企业把福利基金、工会经费和食堂周转款项都存入储蓄帐户,把储蓄额搀入了公款的“水分”。到1960年末,全市城镇储蓄余额猛增至1085万元。三年经济困难期间,市场商品奇缺,货币贬值,储蓄信用降低,群众竞相提取存款。加上银行压缩储蓄“水分”,到1962年末,储蓄存款额跌至196万元,为1960年的18.1%。
  经过三年国民经济调整,随着经济形势好转,银行充实储蓄力量,加强宣传,使储蓄事业步入正常轨道。到1965年末储蓄余额恢复到481万元,比1962年增长145%。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储蓄事业又一次受到冲击。把储蓄当作“不劳而获”、“剥削行为”加以批判,人民群众不敢再储蓄。至1970年,储蓄额仍停留在1965年水平。
  1971年后,银行反复宣传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政策,安定群众参加储蓄的情绪。加上城市就业面扩大,居民货币收入增加,城市储蓄逐步回升,到1975年末已达1428万元。
  1979年以后,储蓄事业进入持续发展的新时期。1980年7月,银行实行存贷挂钩,差额管理的信贷新体制。改革过去单纯靠上级增加指标发放贷款的作法,促进了地方政府和银行加强储蓄、自筹资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各专业银行把吸收储蓄作为工作重点,增加人员,广布网点,增设储蓄所、代办所。1989年末,全市共有储蓄所100个,代办所、联办所288个,单一代办所1510个;有储蓄专业干部227人、专职代办员318人、合同制代办员131人、兼职代办员306人、单一代办员3177人。形成了一个星罗棋布的网点群和庞大的储蓄队伍。
  各专业行为了多吸储、竞相举办更能吸引储蓄的种类。先后出台的有三年以上定期保值储蓄、大额定期定额储蓄、双重有奖储蓄、定活两便储蓄、两便友谊卡(包括生日卡、友谊卡、婚庆卡等5种面额)储蓄、建房储蓄、贴水储蓄、中华女子爱国储蓄、摸奖储蓄等等。而且在奖金、利率等方面给予优惠。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先后举办声势浩大的摸奖储蓄。奖品价值竞相提高,使储蓄额猛增。1985年,城镇储蓄余额达到23452万元,比1980年增长3.07倍。1989年末又增至83487万元,比1985年增长2.56倍,相当于1980年的14.5倍。但也带来群众购买力疲软、银行间竞争不择手段、社会效益不佳等问题。
  农村储蓄 1935年,日伪政权在桦川县试办农村金融合作社,除吸收股金外还办理储蓄存款,但参加者极少。到1939年共吸收存款1811元(伪满币)。同年,日伪政权强行开展“国民储蓄运动”,对农民出售农副产品按价款的15%由兴农合作社强行扣留“储蓄”,并规定3年内不准动支。
  解放初期,农民尚较贫困,农村银行机构甚少,未及开展储蓄业务。1953年信用合作组织普遍建立,农民始有少量的个人存款。到1958年末达到57万元。1962年末社员存款下降至19万元,农村人均存款2元左右。70年代略有上升。
  80年代,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储蓄存款13益增多。1980年末,农村储蓄余额为179万元,人均12元。1985年达2250万元,比1980年增长11.5倍。1987年农业银行对储蓄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储蓄员的工资、奖金随其经营成果上下浮动,同时又增设网点,扩大储蓄队伍,使储蓄额大幅度增长。到1989年末,存款额增至8978万元,人均529元,分别比1985年增长3倍和2.6倍。
  邮政储蓄 日伪统治时期佳木斯曾开办邮政储蓄业务,为期较短。参储者多为青少年的零用钱,存额甚微。
  1986年6月1日,市邮电局正式开办邮政储蓄业务。当年组建6个储蓄所,年末存款余额139万元。1989年,储蓄网点增加到15处,储蓄员48人。储蓄种类除活期、定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外,还开办定期定额保值摸奖储蓄、定期定额贴水有奖储蓄、定期定额双开实物有奖储蓄、季季红活期有奖储蓄等新种类。当年储蓄余额达到2781万元。

  1949—1989年城乡储蓄余额
  表15—12
            单位: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