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就业前培训

第八章 技术培训

第一节 就业前培训


  解放后,市政府为解决大批工人失业问题,在组织生产自救的同时,组织失业人员学习文化、技术,为重新就业创造条件。1950年参加培训的有 2 000人,其中建筑工人较多。开设的专业有木工、瓦工、电工和水暖工。1953年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急需劳动力,进行数年的职前培训工作暂时中断。
  60年代前期,社会上出现部分浮闲人员。为安定社会秩序和开发、储备劳动力,1964年在4 个城区相继成立劳动后备讲习所,组织社会青年学文化、学技术,开展公益活动。1968年城区建制调整,劳动后备讲习所解散。
  70年代后期,大批下乡知识青年返城。为缓解就业矛盾和帮助待业青年做好就业准备,实行有待业青年家长的单位,举办各类职业技术培训班和文化补习班。同时实行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先后将 4所普通中学改为职业中学。1983年,市劳动局下发《关于开展职业培训的试行办法》,规定从当年起实行“先培训,后就业”,不经培训暂不安排就业的制度。1984年,成立市劳动培训教育中心。1980—1989年,全市各单位共举办各类就业训练班 1 873期,培训结业76 724人。开设专业 30多种,培训就业率达95%。职业中学先后为纺织、亚麻、经编、建筑、幼儿园、宾馆等单位输送上万名职中毕业生。至1989年末,市区有职业中学11所,在校生3 38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