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无线广播
第二章 广播
第一节 无线广播
日伪统治时期的无线广播 1938年初,伪满洲电信电话株式会社佳木斯放送局成立,同年4月1日正式播音,呼号为MTNY,波长488米,频率615千赫,发射功率50瓦。1943年增设第二套节目,频率为845千赫。广播内容宣扬“日满亲善”、“一德一心”,推行殖民地教育,为巩固日伪统治制造舆论。除转播新京(今长春)、奉天(今沈阳)电台节目外,自办节目有《新闻》、《建国体育》、《日语讲座》、《满洲之颂》等。第二套节目则注重“满洲国势”等鼓动“大东亚圣战”的宣传。放送局职员24人,另附设一营业所,负责征收收听费兼修理业务。局长、所长均为日本人。1945年8月,日军溃败时将电台破坏。
解放战争时期的无线广播 1946年5月28日,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将哈尔滨广播电台迁至佳木斯,改名为东北新华广播电台,台址设于佳木斯东郊蒙古力。同年6月2日试播,9月23日正式播音,呼号为XNMP。波长284.4米,频率1055千赫,发射功率1000瓦。1947年10月,技术人员和工人自行装成1台3千瓦广播发射机,在人民广播技术史上开创一先例,电波覆盖面远达当时尚处于国民党统治的长春、沈阳、天津、邯郸等地。
东北新华广播电台广播主要内容有东北、国内、国际新闻,军事讲评,人民翻身等报道。广播栏目有《国际国内新闻》、《时事述评》、《人民呼声》、《解放区介绍》、《科学讲座》、《儿童时间》、《文艺通讯》、《工农写作》及音乐、戏剧等娱乐性、服务性节目。每日播稿量为4万字左右。在宣传东北解放区的政治、军事形势,经济、文化建设成就,坚定解放战争必胜的信心方面起到作用。后由于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于1948年2月迁到哈尔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无线广播 佳木斯无线电台播音始自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美国之音”电台播音覆盖佳木斯,致使市民无法了解朝鲜战场真实情况。为此,中共佳木斯市委决定筹建佳木斯无线转播台,于9月1日动工兴建,设30米高木质天线,电台发射功率0.5千瓦。最初转播黑龙江省台广播节目,因信号不清,杂音甚大,改转中央台节目。1952年秋,佳木斯无线电台停播。
1958年重建佳木斯AR广播电台,12月25日正式播音。广播频率640千赫,波长447.8米,发射功率1千瓦,后改为666千赫,波长450.4米,发射功率扩大至7.5千瓦。台址初期设于西林公园内,后迁至光复路。1959年秋于西南岗架设63米高木杆天线并建立发射台。1960年8月开办第二套节目。频率为1590千赫,功率1千瓦。每日重播第一套节目新闻、专题及文艺节目。1962年5月,第二套节目停办。
“文化大革命”期间,佳木斯人民广播电台于1967年1月16日—1968年1月被军事管制,一度停止自办节目。1968年10月30日,地市合并,撤销佳木斯市建制,电台隶属合江地区。1969年4月28日,电台与报社合并,改称新闻事业革命委员会。同年12月31日,电台、报社分设,恢复佳木斯人民广播电台。1972年6月9日成立合江地区广播事业局。1973年秋,合江地区与佳木斯市机构分设,电台仍隶属于合江地区。1985年1月,合江地区与佳木斯市合并,佳木斯人民广播电台归市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