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主要活动

第三节 主要活动


  组织全市私营工商业者,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民建市委成立后,组织私营工商业者学习政治,提高觉悟,转变思想,参加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实行公私合营。在公私合营中协助市政府合理安排私方代表人员,任正副经理、厂长(科级)32名。正副主任(股级)50名,科室干部25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协助中共佳木斯市委落实工商业者政策,对924名原工商业者划为“三小”(小商贩、小手工业者、小业主)的866名,宣布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对23名错划为“右派分子”的全部予以纠正,增强了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
  参政议政 1989年,民建会员中有市人大代表8名,省政协委员2名,市政协委员23名。民建市委主任委员邢镜寰连任三届市政协副主席。1989年8月,民建市委推荐孙德宏为市监察局副局长。会员在各种会议或工作岗位上,都能提出建议和意见,积极参政议政,发挥民主监督作用。
  协办企业,安置待业青年 从1982年起协助各有关部门开办企业16家,安置待业青年492名。与工商联合办的建联干鲜果品加工厂安置待业青年48名。1982年投资2万元,到1989年资产增至100万元,成为市内最大的五香花生米和调味品加工厂,主要产品销量占全市同类产品的60%以上,被市评为集体企业十面红旗之一,获省集体企业先进标兵称号。
  开展经济、科技咨询服务 民建电机厂支部发挥会员特长,在双增双节活动中经过科学论证,提出“在战略上应建立两条防线的构想”的合理化建议,受到厂领导的重视,实行结果实现降低消耗500万元的目标。会员刘福华退休后,1987年到郊区西格木乡进行科技支农,向270名农民讲授庭院经济技术,使150个专业户受益。1987年,全乡庭院经济收入达394万元,1988年增到557万元。
  培育军地两用人才 1986年,民建市委开展智力拥军,联合各民主党派共同帮助八一七七三部队举办中等技术学校,先后选派20名讲师前去授课。参加学习的144名指战员,通过5个月学习,结业考试合格的占99.3%。《人民日报》对此作了报道,并受到总政治部和民政部的表彰。1987年在全国双拥会议上,邢镜寰作了《肝胆相照,为“四化”把知识献给子弟兵》的发言,受到中央军委领导余秋里的接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