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同业公会、会员

第三节 同业公会、会员


  同业公会 1928年(民国17年),佳木斯镇有工商户244家,分为34类,商会分类进行管理。I937年,市商工公会第一批建立制粉、制油、制酒、粮食、鲜货、茶食、杂货、医药、酱醋、五金、玻璃、金店、当铺、估衣、新衣、洗染、印刷、花铺、书籍等19个同业公会。1938年,市商工公会根据日伪政权战时分类统治的要求,将同业公会按行业分别组成49个“组合”。至1945年随着伪满洲国的崩溃而瓦解。
  1945年12月市商工会筹委会成立后,随即组建同业分会。1946年1—9月,建立粮食、木业、铁工、铁炉、洋铁、自行车修理、成衣、鞋靴、豆腐粉条、电气、洗染、印刷文具、打棉、杂货、食品、中西医药、钟表刻字、理发、旅店、鱼菜、猪肉、牛羊肉、饭业、锅坊、毛皮马具、古物、照相、玻璃、匾店、影剧、茶社、浴池和其它业等同业公会33个。
  1949年,全市工商户发展到2794户,比1946年965户增加1829户。同业公会经过整顿,由33个增加至67个,选会长、副会长113名。较大的同业公会设专职事务员。1950年,同业公会增加到97个。设立工业、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4个同业公会联合办事处,分别进行管理。
  1953年,为适应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势,同业公会实行理事会制。由理事7~9人组成。理事会下设组织、宣传、税务、卫生委员。同业公会增加到105个。
  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工业生产体系改革,商业网点调整,实行统一核算,集中管理,同业公会失去应有作用,随即撤销。
  会员新中国建立前会员以户计算。1937年,伪满佳木斯市商工公会成立时有会员131户。

  1937年市商工会会员分布情况
  表30—1


  1946年,市商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时,全市有会员1830户,分布在33个同业公会。

  1946年市商工会会员分布情况
  表30—2



  1949年有会员3200人。1951年发展到5600人,系会员人数最多的一年。1952年,市政府发出通知,要求国营企业、合作社参加工商业联合会,按章缴纳会费。1953年3月国营企业、合作社会员59户。其中工业33户,商业18户,合作社6户,文化业2户。1953—1955年,因部分国营企业外迁和私营企业停业,会员降至4100人。1956年,由于私营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手工业、小商贩走合作化道路,退出工商联组织,会员减少到925人。“文化大革命”时期,会员停止活动。
  1982年后,市工商联恢复活动。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和大批会员转化为个体劳动者,会员数量逐年减少。至1989年会员数为288人,新发展会员户46户。